第25章 帝王也有烦恼事(1 / 2)

加入书签

永安城,紫禁宫,五凤楼。

五凤楼乃紫禁宫正门,东西北三面以十二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成一个方形广场,虽然天才蒙蒙亮,已经有一大批的官员聚集于此了。

无论下多大的雨还是刮多大的风,也不论你是一品要员还是五品散官,除非特殊原因或是提前告假,否则都要准时上朝,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谁都不能特殊!

那些朝廷要员或是王公贵族还好,毕竟这些人不是有财就是有势,虽然紫禁宫周围的地价有寸地寸金之称,但在他们眼里却还不能算得上什么;至于那些次一等的官员,他们可没能力在紫禁宫附近置房,只能退而求其次买远一点的便宜房子,于是每天上朝他们都要披星戴月地赶过来,家里富裕一点的还好,还可以在马车上再补上一觉,至于那些为官清廉又家中没有余财的官吏,可就苦了那两条腿了,起早摸黑不说,若是碰上个刮风下雨天,上个朝简直就跟逃难一般。

当然,这个规矩在战乱时期都只是摆设而已,幼帝李煜登基四年多,其中有一大半时间都处于动荡之中,皇帝自身的安危都无法保障,百官们性命更是朝不保夕,只敢躲在家中,哪还会有心情上朝,就算去了也没人理你!

秦王李沧开始掌控朝政之后,举国苍夷,百废待兴,对平民百姓他使得是安民政策;对朝官,则是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其中有一项便是百官要准时上朝。

虽然他的身份还只是秦王,甚至在一年前他还只是个外放的藩王而已。但现在,谁也不敢拂其意。

曾经有个手握两千禁军的实权将军,自恃在平乱过程中有大功劳,也有些拥兵自重的优越感,根本不给李沧这个秦王面子。

第一天没来,李沧没说什么,第二天没来,李沧依旧忍了,但第三天,他就永远也没有上朝的机会了――另外两个实权将军领着五千兵马把他的将军府围得水泄不通,当场把他从被窝中揪出,然后宣布削职为民,即刻逐出永安城,永世不得为官。

此例一出,百官震惊,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发生官员无缘无故不上朝的情况。

五凤楼的正北面有正殿,在左右伸出的东西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五凤楼下总共有三道门,号称“阙门”,中间一个为御道,供皇帝出入专用,平时不常开启;而左右二阙则是供百官入朝的,但这其中又有规矩在内,左阙门只能文官通行,右阙门则是让武将通行,两门泾渭分明,文官武将需严格遵守不得混淆。

所以等到钟鼓司宦官敲响朝钟之时,原本还混杂在一起聊天的文武百官,一下子分了开来,文官往左,武将向右,两股人流如同两条巨龙般一左一右飞进了紫禁宫。

踏进五凤楼,穿过一片大广场,再通过金水桥,百官们这才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丹陛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计时器,嘉量是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四物寓意皇帝万万岁,大唐王朝千秋万代永不衰败。

当官的在这里又有一道坎,这道坎以其是否能踏入太和殿为分割线。能进得了太和殿,说明其已经进入了大唐朝的权力中枢,可以称为大唐重臣了;至于那些殿外之人,还需再加一把劲才可。

看似一道简单的门槛,可这道门槛可是高的很,有些官员时运不济,恐怕穷其一生也无法跨入太和殿,甚至连见上皇帝一面都难。

太和殿殿内正北处,最显眼的正是象征九五至尊之位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它设在大殿中央七层台阶的高台上,后方摆设着七扇雕有云龙纹的髹金漆大屏风。

小皇帝李煜就端坐在高大的龙椅上,因身子太小而椅子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虽然他还是名义上的皇帝,但谁都知道,他的下位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之所以秦王李沧能忍耐这么久,无非是在等一个时机而已。

至于下位之后的待遇,可能会封王外放但不会有太大的权力,可能会幽禁于永安城某处地方终身受人监控,但这些都算好的,最怕的是秦王心眼小,那么李煜的下场就……

但小皇帝李煜没考虑也想不到这么多,他无聊地望着殿下人头攒动的大臣们,心里有些不耐烦了。虽然当了四年多的皇帝,但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天天坐龙椅,还要耐着性子听一些大臣在台下说事情甚至争执吵闹,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表面上还要装作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加之之前又经历了那么多的动荡,对上朝一事早已是兴趣索然了,他微微叹了一口气,双脚轻轻地晃动几下。

李煜心里向往的是可以无忧无虑地跟其他小孩子一起嬉戏玩闹,可以每天不要有那么多太监宫女紧紧跟随,不要有那么多的规矩,不要每天天还没亮就要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出来,不要坐在这冷冰冰的椅子上听一些老头子说一些听不懂的话,不要……

李煜望了一眼左前方还在仔细聆听大臣谏言的秦王李沧,感觉他比自己要好上许多,若是他来做自己这个位置,肯定会更好的。

秦王一直挺直身躯一丝不苟地听着大臣们奏事,然后有条不紊地作出处理,天天如此,从未有一天懈怠过。

也有些好心的大臣上书要给他这个摄政王安置张椅子,但李沧给断然拒绝了,太和殿之中,只有皇帝一人才可以坐着,其他无论是谁,即使他是摄政王,都得站着――这也是永安城数十年来雷打不动的规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