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诺曼底绞肉机(1 / 2)

加入书签

同历史上二战时期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相比,此时的盟国内部关系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第二战场前的德黑兰会议并没有如期举行。关于在战后问题的安排上,苏联未经讨论就已经在公开的新闻报道宣传上定调了:德意志民族虽然也有战争罪行,但苏联战争的目标则是纳粹集团和整个欧洲的纳粹势力,德国部分领土需要偿还,基本完整框架却必须保证。不能让德国回到资本主义制度下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当然也反对西方提出的瓜分德国和分区占领的原则。言外之意:不仅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成为苏联人的势力范围不容讨论,就是整个德国绝大部分地区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也不容讨论、芬兰乃至整个巴尔干地区就更是如此。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乃至修改国歌以展示苏联为一个民族国家而非意识形态国家的决定就更没有必要了。

鉴于盟国内部的分歧,张伟控制的斯大林没有参加与盟国领导人的任何会晤,最多是莫洛托夫负责参与一些外交级别的会晤和通报。

不过还是承认了以下一些原则:如果盟军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苏军也将在东线发动大规模攻势。对日作战,苏联也将在对德作战结束后最迟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内展开。然而这些态度当然不会被视为任何妥协,仅仅是毫无原则的争取自己的势力范围罢了。

为此,美英在加紧准备第二战场的同时也以日军和德国海上封锁为由减少了租借物资援助,为东西方在战后的全面决裂埋下了阴影。

一九四三年上半年的东线虽然交战仍然无处不在,但总体上并不是特别激烈,只是双方谁都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罢了。如果德军从东线整集团军甚至集团军群级别的撤军,苏军一定会立即展开大规模进攻,攻入罗马尼亚甚至波兰,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阻力甚至不介意攻入德国本土。

是否要牵制德国东线兵力方面张伟并没有太多犹豫:如果西方盟国能够成功开辟第二战场,它的选择当然是独自击败乃至占领德国。就算东线苏军不进攻也是一样。而如果开辟第二战场的举动遭受挫折,或者德军的战斗力因为战略轰炸的效果还不理想乃至德国战争动员更充分而遭受挫折,那美英则不是没有单独与德国停战的可能性。即便拉不下脸直接站在德国一边,也会以强硬的态度要求苏联从占领区撤军。

此时的身为穿越者的希特勒也已经下定了决心:还是要在诺曼底尽全力打一打,如果能够给盟军不小的损失或足够的严重挫折,争取有条件投降的可能性虽然也不大,但却是存在的。尤其是此时的苏联比历史上更为强大的情况下。

一九四三年六月中旬,进入夏季的英吉利海峡如往常一样进入了多阴雨的季节,而盟军军级别的大规模空降行动在登陆舰队起航之前就已经在机场上集结出发了。强大的空中运力保证了即便是盟军空降师,实际上也有苏军陆军部队平均水平左右的半摩托化程度,并能得到一定空投物资支持。

只是很显然:在德军于东线的对手面前学到了不少东西,自身也变得更为强大的时候,这种空降行动的前景显然如同市场花园一样是暗淡。二战时代的空降作战大多并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张伟其实也明白这点,原因在于如果不是软实力特别强悍的国家,轻型陆军实际上是很难在对方机动部队有效反应之前完成集结的,时代已经不是一战那个时代了。

在德国有所防备的情况下,盟军在诺曼底的所有滩头几乎都遭遇到了比奥马哈更有甚之的抵抗,导致首批登陆部队都遭到了严重伤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