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十六章 苏军思想(1 / 2)
“。。。但不可否认的是,占领了整个西欧之后,德国的工业实力和所拥有的资源已经变得空前强大。即便是战争爆发之前的我们与拥有几百年积淀的整个欧洲相比,在工业潜力甚至是农业潜力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这种弱势不仅仅体现在数量方面,还体现在数量和技术方面。我们的苏维埃是一个成立不到二十年的国家,从沙俄时代的一穷二白、一战时期子弹产量和炮弹产量还不如意大利、大部分枪炮弹都要依靠进口开始,发展成为曾经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但是我们的国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我们的工厂还不能生产出如德国一样优秀的穿甲弹、飞机、不能拥有先进的无线电和足够数量的越野车辆。更重要的是:相比更早进行战争动员和准备、还经历了西欧战争锻炼的德军来说,我们的飞行员到坦克手乃至他们的维护维修人员因为过于年轻的经历也不够合格。在这种情况下,贸然的同德军进行野战和盲目的进攻战、只会造成我们在这个方面同敌人的差距变得更为巨大,这正是我们的敌人所希望的。我们的苏维埃需要时间,哪怕再只有三个月或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相信我们的红军战时才能脱胎换骨成为一支能够在劣势条件下另强敌胆寒的对手,时间,就是生命,就是一切。。。我们还要具备更多的东方智慧,实事求是、在必要的时候懂得战术性的韬光养晦、在军事行动上,明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道理。。。”
张伟的这些公开讲话在一个中国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寻常,可对于此时的苏联来说,却是振聋发聩的。回想整个苏联甚至俄国的历史,张伟都能感觉到一种国民性格与军事文化上的天然问题:那就是骄傲而自卑、盲目而不慎重,从来就缺乏韬光养晦的长远志向,总是在两个极端跳跃。苏联时代是如此,俄罗斯时代很多时候也是如此。或许是沙俄时代勇气战争的印象更为深刻,让俄罗斯直到叙利亚战争时代才真正具备了同以前决然不同的务实化的战争品质,改造了自身的文化、懂得如何打巧仗和最大限度扬长避短的仗。而张伟所要做的就是像二十一世纪初谷底状态的俄罗斯的那样,让苏联的整个军事文化和战争思想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当然,与大原则上的公开讲话相伴随的,是整个作战指导思想的确立。这个指导思想也是经过卫国战争四年的锻炼,到战争后期的苏联才在一定程度上领悟到的本质:那就是进攻的时候不追求所谓的“闪电”“冒进”,而是不断稳步的前进。在自己机动作战没有优势的时候,就要像一个挥舞巨锤的大汉那样“以力破巧”,以不断缓步前进中猛烈而短促的接触性打击,让对手“避无可避”集中起足够数量的炮火单位和技术兵器随时在战线的任何一个位置发起致命性的打击。
回忆一九四四年的战局,苏军的失利几乎都是在扩大突破口后盲目的冒进中和运动中遭受的,而苏军的成功都来源于在整个战线上集中火力的运用。
历史上的整个一九四四年,东线德军一共有一百三十六个师遭到歼灭性打击,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大量组建新的作战单位。只要苏军发起沉稳的进攻,几乎就是想吃谁十有八九就能吃掉谁。所谓的“十次打击”,就是十次成功的对德军集团军级别的歼灭战。白俄罗斯战役和柏林战役则是苏军对有准备对手展开的两次比较成功的集团军群级别的歼灭战,其特点当然是掌握了装甲主导权和一定程度上制空权的苏军,即便自身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开始有能力对德军玩“大纵深进攻”了。
张伟当然明白此时的苏军面对远比历史上战争初期的德军更为强大的对手是没有能力一口吃掉一个集团军群的,但这样的打击集中在几个集团军上,又有什么分别呢?
此时的张伟也指导:在自己积蓄战争能量的时候,也不能让对手同样过多的积蓄战争能量。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就是要扬长避短的在接触中不断打击对手,想到这里,张伟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北线,也就是开战以来虽然爆发过不少冲突,但因为德军相比历史上更为轻视而显得有些平静的列宁格勒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