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定调(1 / 2)

加入书签

“医生不是农民,治病不是种田,所以光是靠勤劳是创不了业绩的。而且医院以治病救人为天职,我们一般不提业绩这些。”汤院长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话又说回来,我们几个院长交流的时候,也可以私下讨论,我劝过他们,正面作战你不行,比如内科,没有几个专家坐镇,没有一大批昂贵的设备,没有院校支持和技术支持,没有几千起疑难病例,你凭啥子横行?上升到医院,没有几个过得到硬叫得响的科室,你又凭啥子在江城横行?所以那些小医院,我的意见是不正面作战,而是从夹鏠中求生存,甚至从附属项目中求突破,求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妇幼保健院,就比我们几个大医院的儿科妇产科做得好,这就是特色。当然,妇幼保健院也是几十年各种积累下来的,人员,经验,设备,案例,声誉,这就是小医院的发展策略吧。船小好赶快,你不能跟大船比,也想造大船,把医院做得高大全,而是应该走精准高的路线。”

“说得太好了!敬汤院长一杯。”

叶三省举杯,心悦诚服。

再次深刻地明白,术业有专攻,不能光凭汤院长白胖胖的圆脸,就觉得这是一个依靠姐夫裙带上去的庸官。同样的,高云在他喜欢的领域,也是一把好手。

这时候四行件已经上了。

爆炒腰花,炸广东肉,蒜爆肉,油焖虾,这些菜是四四席厨师的基本功。

然后是四扣碗。

老板再次出来,向客人解释,这是攒底,传统菜单都是沤底菜,沤底鱿鱼,沤底海参,都是水发海产,山东博山人精于干货海产山珍的发制。沤底菜绝对可以拿来做为代表。然后汤头怎么做,干贝怎么用,鸡茸怎么把高汤打清,怎么摆碗,怎么调味儿,怎么蒸制,如何翻盘儿。繁琐无比,所以沤底菜,这几年做的少了。一是人们习惯了鲜活,二是这工艺与回报不成正比。花上连泡发几天的功夫做一个菜,菜价却不高,除非是专门的宴席,不太值,因为齐总是老朋友,所这桌四四席,他特别用了心,是传统的扣碗菜。

大家自然知道他是炫耀,也是替齐雍峰撑面子,都连声感谢。

等他走后,汤院长感叹说:“老板说的话很有哲理啊。其实世间万物道理都差不多,我们医院,现在也有很多项目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所以就忽略甚至砍掉,这是治病救人的态度吗?可是有时候你转念一想,也得理解,医院首先要生存,要赚钱,不然都像康复医院这样怎么提升医疗水平?但是有些原则还是要坚持,比如过度医疗。现在的医生,来不来就给你开个全套的检查,先让机器给你全身过一遍,他再来诊断,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长此以往,就像这四四席一样,很多老菜就要失传了。”

叶三省再次鼓掌称妙。

最后一个菜是鱼肚参汤。胡椒底汤,清澈见底,醒酒解腻,清清爽爽。

大家吃得尽兴而散。

门口叶三省跟汤院他们握手告别,留了汤院的微*信,又跟刘伯年约了后会。

——刘伯年可算是“老相识”,两年前叶三省一到宝来村,想要引一些商人来合作投资,高雪皎第一批约的几位商人中,就以刘伯年为首。当时记得刘伯年是建材商,今天才知道刘伯年还有一家不小的医药公司,而且还在江城开了近十家药店,所以刘伯年跟汤院长关系好,将来,康复医院也肯定是刘伯年医药公司的主顾。

——但是整个四四席叶三省并没有对刘伯年表现出更多的亲近,那是因为邓咏。叶三省现在都不清楚高雪皎和这个文艺女青年关系发展到哪一步了,所以不敢造次。

易老色和高雪皎他们早已转场到歌城,齐雍峰送走客人和冯清,两人打车前往歌城,路上齐雍峰保持一惯的沉稳,不问叶三省的饭吃得怎样,反正叶三省自己会说,应该是要当着四位核心股东说。

到了歌城,易老色叫了一个最大的包房,他的助理徐婷婷叫了六七个闺蜜,跟高雪皎,周波他们玩得正嗨,恭贺了寿星后,叶三省和齐雍峰在旁边坐下,一会高雪皎和易涛过来,问情况如何。

“各取所需。”

叶三省淡淡地说了这四个字。

三人自然不满足,问究竟什么意思。

叶三省简单说了吃饭的过程,的确很短,重点是各自达成了三项协议,叶三省详细地复述给三人听,三人听了,有些不解地看着叶三省,最后,还是易老色先问了出来:“叶哥,这好像听起来是一个投降卖国条约哟。”

“你这三条,对他没有点约束力,他这三条,可是叫你等着挨打不许还手。”高雪皎赞同说。

叶三省的电话响了,一看来电,居然是好久不曾联系的李华莉,赶紧走出包间接听电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