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军士(续)(1 / 2)
正午,烈日当空,土路旁的树林里,兵卒们按队聚在一起乘凉,要等太阳没那么晒,再继续赶路。
而军士们如同管家婆一般,絮絮叨叨着,让傻小子们该出恭的出恭,该平躺的平躺。
傻小子指的就是此次出征的新兵,因为经历了去年上半年激战的兵,过半已去屯田,建设自己的小家园去了。
补充的兵虽然经过严格训练,但没上过战场,当然是新兵。
“走路很累,趁着现在休息,莫要嫌地脏,赶紧平躺,让双脚放松,缓缓。”
军士梁万斤交代着,他是队长,见自己队里几个兵,一个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好像很累的样子,觉得奇怪:
“我说,你们不是拉练过许多次么,怎么才走了几日,就蔫不拉几的?”
有小兵回答:“哎哟,梁头,这不是打仗么,可不比平日拉练啊。”
队副柳二郎笑道:“都一样,运气好,在战场上乱跑,什么事都没有,运气不好,拉练都会出事。”
“柳副,我们可都是第一次打仗,哪能等闲视之。”又有一人说道。
柳二郎笑起来:“哟呵,昨日刚教的‘等闲视之’,你都会用了,不错,不错。”
时间还够,为了缓解小兵们的紧张情绪,梁万斤给手下讲起打仗时的注意事项。
柳二郎见其中一人似乎热过头,有中暑的迹象,赶紧让人提来新打的一桶水,命其光着膀子,然后用布巾沾水擦脸、擦胸膛
此为“降温”,目的是让人的脑袋、胸膛快些散热,如此就能很快恢复‘正常’,不容易中暑。
这是军士们多年军伍生涯总结出来的经验,行之有效。
柳二郎也是军士,协助梁万斤带队,如果作战时梁万斤阵亡,他就是队长,带着小兵们继续作战。
梁万斤见新兵们确实累了,安慰道:“已经连续走了四日,明日会休息一日,大伙再坚持坚持,今晚说不定能有热水泡脚哟!”
行军之后能用热水泡脚,这对于大伙来说都是美事一桩,想着想着,仿佛就不那么累了,但有人担心:
“梁头,万一敌人来袭呢?”
“那我们就依仗营地防御,敌人若来的少,也就只能骚扰,若来得多,呵呵,友军很快便能赶到,没什么好担心的。”
“那他们来到会不会是骑兵?”
“那肯定是啊,齐人肯定是要派骑兵来探探虚实...”
说到这里,梁万斤拿起一张弓,向手下夸赞:“这弓,你们都用顺手了,真要有敌骑来袭扰,只管放近了射,用射马箭射马。”
小兵们也拿出随身携带的弓,问:“这怪弓真的能有用?我们才练了三个月。”
“什么怪弓,这是特制的铁木弓,只要有力气,就能用得好。”
铁木弓,弓把为铁制(握把缠着布条),两端各固定一片竹木弓片,上弓弦后拉满弦,弓力大概有一石。
这种弓的特点不仅在于铁、木结合,而是还有两处:其一,在弓把处开了一道口子,名为“箭台”,箭矢搭在箭台中间,正好位于弓把中间位置。
也就是说,撒放弓弦时,箭矢的运动轨迹完全贴合弓弦的运动轨迹:直接从弓把中间飞出去。
而不是箭矢绕过弓把、扭着身子前进。
所以,这种弓可以做到直瞄,而不是常见弓的“心瞄”。
配上简单的准星,哪怕是练了三四个月的弓手,其五六十步距离上的准头也能像模像样。
其二,这弓的弓把还装着一根纵向的箭槽,所以看上去,此弓如同竖着弩臂的弩一般。
箭槽的长度,略大于拉满弦时箭矢的长度,其上有横向拉弦手柄,手柄内有机括勾住弓弦,把手柄向后拉,就能拉动弓弦。
到了箭槽末端,有弩机一样的机括,能定住弓弦,引而不发,便让弓手从容瞄准,等待最佳放弦时机。
而撒放弓弦的‘扳机’,就在拉弦手柄上,扳动扳机,撒放弓弦,箭就被射出去。
然后将手柄向前推,推到头,又能钩住弓弦,往后拉,上好弦后,放上箭矢,开始新一轮射击。
这两个特点,可以降低弓的使用门槛,让初学者快速上手。
双臂力量合格的兵,即便从没有射过箭,但只要经过三四个月训练,就能凭借这种铁木弓,变成一个合格的弓箭手。
“你们可能会想,用铁木弓射箭,射速比不上正经的弓,威力比不上弩,感觉两头不靠,都是缺点,对吧?”
梁万斤问,小兵们点点头:确实,这弓两头不靠,弓和弩的缺点全有了,拿着这玩意上战场,感觉靠不住。
“多说无益,这弓的好处,等打仗时,你们就知道了。”梁万斤笑起来,柳二郎见小兵们一脸迷茫的表情,也不多说。
铁木弓的好处,一是便宜,这便宜指的是不挑弓材,纯粹是为了短时间、大批量生产而设计的弓。
二是上手快,因为这种弓做到了瞄准简单化、箭矢拉距一致化,让初学者具备类似熟练射手的射箭水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