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章 局势骤变(1 / 2)

加入书签

(www.xbiquge.la 新笔趣阁),高速全文字在线阅读!    五百里的狂奔,风雪交加,日行夜宿,李恒的身体快熬到极限了,全靠一股意志撑着,才没有倒下。

后营子依稀在望。

风雪已经停息了,日头挂在中天,空气依旧彻骨严寒。

三丈高的旗杆立在栅门,镰刀锤子的图案清晰可见,几个士兵巡视着栅门,仔细检查为数不多的行人。

嗡的一声,李恒愣住了,脑子停止了转动,手脚变得冰凉。

后营子丢了,中央在蒙古的驻军只剩下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城的两个骑兵连,用不了一个月,外蒙王公就会全部知道这个消息。

手插到怀里,抚摸着带着体温的手枪,李恒握住了枪柄。

自杀是他唯一的选择。

“不,我要把消息传到北京去,段总理一定还不知道。”

一个念头升起,李恒暂时放下了自杀的想法。就算是死,他也要在把消息上报之后才能死,这是他能够做到的最后的事情。

中央必须赶在所有人前面知道这件事,不能让蒙古在起乱子了。

库伦。

陈毅看着李恒,冷漠、苦涩。

李恒的手枪插进来嘴里,手指扣在了扳机上。枪里有七粒枪弹,每一粒都能夺去他的生命。

少将、都护副使、佐理专员,一连串的官位,都要成为过去了。搞不好,他还要背负国贼的恶名。

“砰”

家人、朋友、同僚都成了过去,随着这一声枪响,所有的事情都和李恒再无瓜葛,一切的一切,他都不知道了,也感受不到。

“死了好啊,可蒙古怎么办?”一声长叹,陈毅有些羡慕李恒,至少他能自杀,什么都不用管了。

论起民国诸雄,皆是褒贬不一的人物,有人揽权,有人擅政,有人**,有人贪财,有人无赖,有人无脸,有人短视,有人心傲,万般人物,诸般心思,无一完人。

可是谈起民国,就绕不过北洋;说起北洋,就少不了袁段曹冯几位。

袁世凯又创立民国之功,却也毁了民主,褒贬自不用说。段祺瑞在北洋中,是继袁世凯之后,绝对的掌权者,也是北洋政府的顶梁柱。

以皖系之力控制中央八年之久,期间虽有动荡,却无意稳定了国内大局,使得中国有国泰然。

蒙古之事,是袁世凯留下的,急于称帝的他,没有心思彻底平定蒙古之乱,只是勉强维持了形势统一。自袁死后,段祺瑞就开始谋划收复蒙古,让它归于中央治下。

陈毅是袁世凯派遣的,继承的是前都护使陈篆的职位,和段祺瑞并不是一条心,可恰克图的六个连确实实实在在的北洋军,第四师和第七师,虽都不是皖系,却是中国在蒙古的最强力量。

根据当初中、俄、蒙三方签订的协议,中**队不得进入蒙古,只有在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恰克图存在驻军,其中恰克图是最强主力,拥有六个骑兵连,而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都是只有一个连的驻军。

现在,恰克图、后营子先后失陷,六个骑兵连荡然无存,蒙古之事,中央基本没有插手之权。

北京,中华民国国务院。

总理段祺瑞的办公房间布置简单,虽谈不上简陋,却也可见清朴之气。

一个年轻气壮的中将步伐有力,走到门前,轻轻的推开了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

“又铮来了!”段祺瑞指着桌案上的电报,叹道“看看吧,蒙古这次出大事了。”

徐树铮,今年不过三十七岁,中华民国中将军衔,陆军次长,北洋政府顶尖的实力派人物。听起来这些似乎还不够吸引眼球,那他三岁识字,七岁能诗,十三岁中秀才,就显得有些不俗了。可这些还不算什么,毕竟蔡锷、吴佩孚、蒋百里都曾少年中秀才,尤其是蔡锷、吴佩孚,和徐树铮一样,都是十三岁中了秀才。

在崇尚神童的清朝,官府对少年考生格外的优渥,少年秀才层出不穷。这个经历同样不能让徐树铮成为耀眼的明星,可是从军七年成为中将,这就足以让所有人都羡慕嫉妒死了。

作为段祺瑞最亲近的属下,两人有种君臣相得的意思。好像三国里的刘备和诸葛亮,亲密无间,都视对方为至交。

徐树铮很清楚段祺瑞的抱负,知道他的忧心所在。

除去段祺瑞性子上的毛病,以及这个时代特有的无奈,段祺瑞绝对算得上是真正的爱国者,在民国政坛的声望,比共和国的周总理不相上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