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将军令(2 / 2)

加入书签

“遵命。”片刻,邵一峰便将笔墨纸砚准备好了。

徐梁走到案台前,拿起毛笔,暗暗酝酿了一下,而且下笔龙飞凤舞的书写了起来。

徐梁一连写了数张,待上面的墨迹干了之后,掏出自己的大将军印一张张印了上去。

“让大眼儿派人将这几道旨意分别送往南京,扬州,徐州,泸州等地。”

大明国破,朱慈烺在山东登基,徐梁被敕封为大将军,有了大将军这个职务,大明的所有官兵理论伤都要听他的命令,他要聚集各地总兵手下的大军来此剿灭刘良佐,不仅是想要刘良佐的脑袋,也是要杀鸡儆猴,他倒要看看,在这个时候到底还有多少人是忠于大明的。

刘良佐总兵府内。

听说将军命令大军在城外扎营,刘良佐非常心虚,急得团团转,害怕徐梁真的给他扣上造反的罪名挥兵攻城。

“良助,公爷率军扎营淮安城下,赖着不走,可能是想治我的罪,你说这可如何是好啊。”刘良佐看着堂弟刘良助面露苦色,心惧无比,毕竟那是大将军,辅佐朱慈烺登基的大将军。

“大哥莫要着急,大将军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下阻止唐王南京登基,不可能在江淮久留的,况且大将军手上只有十万大军罢了,淮安城墙高大,城内又有大哥的四万江淮军驻守,将军想攻城也得仔细掂量掂量自己是否有能力。”刘良助笑了笑道。

“我不是怕将军能攻破淮安,而是将军看样子根本不相信淮安有瘟疫的谎言,非要进城,他率大军扎营在城外很可能就是想逼我打开城门,城门一旦打开,瘟疫之言不攻自破,我必会被将军治罪,而不打开,刚才大将军也说了,视为造反啊。如此大的帽子扣在我头上,我必成为天下共讨的对象,同样必死无疑啊。”

刘良佐如今悔得肠子都青了,好好的他干嘛非要编出瘟疫的谎言来糊弄将军,老老实实放将军进城,将军就是会给他小鞋穿,他最多不当这个总兵,不一定会死,现在好了,可谓是骑虎难下。

“大哥多虑了,只要我们坚持城内有瘟疫,大将军不可能真在城外跟我们耗多久的,毕竟阻止唐王登基称帝才是大将军的第一要务,至于真把造反的帽子扣在我们头上,大哥您可是一镇总兵,手握数万大军,造反这般如此巨大的罪名可是要证据的,大将军有何证据?没有真凭实据,别说他是大将军,便是山东的皇帝也不能这么说,朝中大臣也不会任由大将军胡来的。”刘良助淡然继续道,心里一点也不担心,继续道。

“大将军就算会事后记恨大哥,想对付大哥,但是到了南京之后一点时间内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不会那么快抽得出手的,况且,大哥可不要忘了,徐梁引大军立了山东之后,多尔衮不会没有任何动作,南下进攻山东是必然的,到时候战火重起,大哥手握大军,又正处于山东正南方,到时候就不是我们怕将军把造反的帽子扣在我们头上了,甚至我们还可以反过来用造反投降多尔衮来威胁朝廷索要好处,嘿嘿!”刘良助冷冷一笑,面露不屑,丝毫没有把徐梁放在眼里。

“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撕破脸皮,万一徐梁有一日剿灭了多尔衮,我们同样难逃一劫。”刘良佐想了想担忧道。

刘良助摇了摇头道:“大哥,你错了,大明是什么样子,你我这些年还看不明白吗?根本就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北京城被占,崇祯帝蒙难就是最好的预兆,大明没救了朱慈烺一个十五岁的小毛孩还能力挽狂澜?徐梁一个光杆大将军能力挽狂澜?反正我是不信的,我建议大哥一旦大将军离开淮安,我们就开始暗地扩军,以我们积累的银钱和淮安的人口,扩成十万大军不是难事,待李自成一派大军南下,我们便与多尔衮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山东江淮等地,以此等功劳,多尔衮封大哥一个异姓王都不为过,何必还在乎大明朝。”

“这是造反啊!”听完刘良助一席话,刘良佐陷入深思,面色不断变化。

片刻,刘良佐眼睛微微一眯,决然之色闪过,心有有了决定,非常赞同堂弟刘良助的提议,的确,大明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加上他如今又把将军给得罪死了,将来大明定然难有他的立足之地,那他何必在这样一棵树吊死,大不了真就投降了多尔衮又如何!

刘良佐自负徐梁此刻肯定拿他没有办法,心里又有了反叛大明的心思,立刻安定了下来,安心跟徐梁耗着,不信不能把徐梁耗走。

刘良佐和刘良助想得倒是好的,然而他们却都失算了,他们以为徐梁没有证据根本不能把造反的帽子扣在他头上,但他们那里知道徐梁来到淮安城下之前在淮安地界遭遇了一场刺杀,这就是徐梁为他们准备好了的造反的证据,那几道发出去的‘圣旨’上面,徐梁早已经强行将这造反的罪名扣在了他们头上,想赖也赖不掉。

南京城,临时内阁处。

“圣旨下――”几位内阁大臣正在商议将军回京之后的登基一事,一名身穿配军营甲的侍卫突然快速跑了进来。

这是将军身边的亲卫?六部尚书,所有内阁大学时一眼便从这名侍卫身穿的服饰,看出来了跑进来的人正是大明边军的制式军装。

这名侍卫手中捧着一卷宣纸,缓缓打开,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大明皇将军诏曰:徐梁为大将军,大明一切忠于大明的军队与官员皆要听其调用。违者乃是背离大明,乃是不忠不孝之徒,人人皆可斩之。”

“啊!”诸位大人一时间有些懵逼,陛下岂能将权柄交给一个所谓的大将军身上?

哪怕是他立下再大的功勋也不可以啊。

接着那侍卫又说道:“传大将军令,淮安总兵刘良佐刺杀本将军,意图谋反,证据确凿,现已被本将军亲率大军围困在淮安城,命兵部尚书史可法立即率领四万京营大军赶来淮安,内阁大学士高宏图,马士英随行前往,商讨剿灭刘良佐事宜。”

圣旨说,韩阳有节制地方官员和军队的权利,韩阳下达此等军令,倒也合理,内阁众臣选择默认。

兵部尚书史可法接下‘圣旨’,确认的看了一眼,看到上面盖的一个大印记,这位南京内阁最年轻的阁老立刻激动了起来。

“传国玉玺,竟然是传国玉玺啊,它在陛下手上,既然有玉玺,那么这便是圣命!我大明的国祚尚存!”

此刻众人心情虽然低落,但是真正的玉玺还在,皇帝陛下还在,大明陛下还在,这就给了官员希望。

至于韩阳这大将军的权柄过重,却不在众人考虑范围内了。

“臣史可法遵旨,尊大将军令!”

传国玉玺?

所有内阁大学士忍不住激动,一个个着急的上前传看这张印有大明传国玉玺印记的‘圣旨’,看完之后,全都热泪盈眶。

一瞬间,所有内阁大臣重新燃起对大明的希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将军接来南京登基继位,至于原先的唐王,早就被所有人抛到脑后,毕竟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唐王无论如何也比不了手握传国玉玺的太子殿下。

至于握有大将军印的徐梁的命令,他们自然选择听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