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百年大计(2 / 2)
容闳也是许久没有说话,我回过头来,调整了下情绪,笑了笑道:“容先生,朕心忧国事,竟有些失态了,先生要是不想为朕的振兴大业费心的话,这趟便算是朕有些对不住先生,让先生白跑了,回头我让内务府给你送些银子,便作盘缠吧。唉——”,我故意长长叹息一声。
“皇上!”,容闳扑通跪地,眼泪从眼角流下,略带哭音道:“皇上,草民知错了,皇上若真有此忧,虽忧亦幸啊!我容闳活了六十二年,为振兴中华奔走了三十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看着他老泪纵横的样子,我心中不忍,伸手将他扶了起来道:“容先生起来吧。朕正有意兴办教育,以求为国家培养人才,容先生大才,正可为朕分忧,朕近日准备新增总理教育衙门,这教育大臣虽说朕拟只定三品,然非超品之才不能胜任,不知容先生可有兴趣?”
“只要皇上不改初衷,草民……不,臣——万死不辞!”,老人抹去眼泪,又绽出笑容来,单膝跪下。终于接受了这个职务。
接下来便大体讨论了整个教育计划,聊着聊着我才知道这容闳是个共和政体的支持者,当年他之所以去太平天国去找机会,也是想在那找一个实现他政治梦想的机会。而我,嘿嘿,大概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
而教育这方面,他倒真有两把刷子,按照他的设想,先以前些年留美回来的那些人为班底,建立一个分门别类,涵盖整个近代科学的教育团队,然后一方面在国内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同时每年派遣留学生去日本,学习近代科技,回来后大部份继续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少部分优秀者投入实用。如此持续十年,便即可有所小成,二三十年后,中国也能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科学体系了。
他这个计划,我大体上是赞成的,不过我也笑了笑说了我的看法:“容爱卿,你的计划,回去写份详细的振兴教育计划来,直接呈报给朕,还有教育衙门如何去办,要哪些人,你尽可以报上人来给朕,当年那些留学回来的人才,要善加使用。至于这个计划,朕再加三条你记下了,其一,不单是送人留洋,也要从洋人那请教员回来,不要怕花钱,一切以振兴国家为重。至于办公地点,北京原来的庆郡王府占地不小,现在也没什么用处,你们衙门可以就在那里办公。其二,要考虑综合学堂的事情,先弄个大学堂起来,让教员在里面培养教育人才,名字嘛,朕给你定了,就叫京师师范大学堂,这是专门培养师资的地方,事先要跟学生讲明,有志于教育的才可进来,这个选人你要把好关。这最后嘛,翰林院闲散人员也不少,可以佩给你这个衙门该管,主要是教化人心,不要培养出一些狼心狗肺之徒来。好了,你这便退下吧,有什么事情,尽管专折奏朕,一切准备就绪后,你可去户部……不,去内务府吧。去领一笔钱来,办事情不要怕人闲话,也不要怕花钱,这便是朕给你的定心丸。”
容闳整理完刚才讨论的笔记,磕头谢恩去了。我怕他没地方住,立刻写了一道上谕,叫寇连才去帮他把生活,品秩等事宜宣布清楚,到军机处,吏部都说明清楚。
这是个大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虽说我预感到朝中一批老顽固肯定会有些意见,但也顾不了了。总不能让那些口口声声忠君爱国的老而无用的人,误了这个国家。
想到这里,叹了口气,加写了一道上谕给翁同龢,命他协助容闳办学。至于效果,我估计还要我在朝堂上多多重申几次才会起些作用吧。
把教育这一头交给容闳这个近代中国教育之父,我的视线也终于可以从教育上收回,重新投回到军国大事上去。重整军事,便是眼前第一要务了,若是有什么万一之事,也可以保卫这个国家。
我撒了好大的一个网,千头万绪都是从头理起,现在只是播下去了种子,收获,呵呵,未来的许多年,我都要慢慢收获果实。
强军,强国。收拾旧山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