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抢人、抢钱、抢粮(1 / 2)

加入书签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温公(司马光)反对变法,坚持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样可以还富于民,官不与民争利,但事实是,中央财富被地方官府掠夺,国家财富被贪官污吏掠夺。”李虎叹息道,“温公希望地方财权有所增加,他的本意是希望国富民强,但结果和他的愿望背道而驰。”

“地方财权的增强,直接导致了诸多弊端,并由此引爆了大宋贪官污吏对国家财富的疯狂掠夺,而中央财政危机也因此更加严重了。”

“在诸多弊端中,‘账不上报’最为严重。”

中央集权的财政制度最主要的体现之一,就是中央计司可以掌握地方各级财务部门的收支账目。在元丰之前,天下各路、各州府每年都要造计帐提交中央,三司因此可以掌握每年的财赋总收入。

元丰三年(公元1年),财政制度改革,各地方转运司除了向中央提交各州府的钱粮物帛等收支的计帐外,还需上报地方的《收支见在钱物状》,中央仍能借此掌握财计的大概收支数目。

其后这一制度然没有废止,但在财政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根据赋税制度规定所征取的钱物正额与实际岁收之间,中央规定拨留的财税与州府实际经费开支之间,越来越不相符合,基本上都是在造假。朝廷虽然屡次下诏,命令各州府向中央提供实际收支数目地方上置若罔闻,造假之风愈演愈烈,中央实际上已经无法掌握每年的财赋总收入。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弊端就是“财不入库”。

大宋财务制度对留供地方岁计财物的账务、仓库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严防官吏作弊,但自财政危机凸显开始,随着地方财政预算的吃紧州县财政在账务、仓库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都出现了混乱,管理地方财务账籍的各种制度也越来越无法落实。比如帐上有官财二十万贯,但仓库里却是空的,根本就是造假。地方州府之所以财不入库,一是保证本地财政开支的需要,二是方便营私舞弊。比较常见的就是将大量财赋拨入公使库,以供官吏挥霍。

另外还有“不依法”的弊端。大宋的创赋增税之权,集中于中央,不容地方染指,但因为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多亏空,如果按照国家法令来征发赋税,根本无法满足上供及本地开支,因此州县多“巧取于民”,征收附加税,说白了就是横征暴敛。

财政权力地方化必然方官吏贪赃枉法大开方便之门,而地方官吏也毫不手软,大肆掠夺国家财富。现今国难当头,危机重重京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可以想象,地方官吏的贪污肯定是肆无忌惮,已经到了触目惊心、匪夷所思的地步。

李虎已经把自己说;了。

在这之前。他让扩到长安把陕西军政财大权全部控制住。让张关羽和范直昌到成都。以武力抢夺川蜀钱粮。还打算让毛军到襄阳。抢夺京西和荆湖地钱粮。这三件事都超越了西北大元帅府地职权李虎已经违背律法。事实上等同于造反。所以他一直担心说服不了这三个女人。

李虎从~阳回来地路上重新调整了思路。童贯这个人太厉害了。西北人未必是他地对手且他正在和金国秘密议和。关键时刻他还可以借助金国人地力量打击西北军和虎烈军。另外贯已经决定带着皇帝南迁江宁了。显然他可以接受与金国划河而治地议和方案以他不在乎汴京地存亡。童贯不在乎汴京。但李虎在乎。李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控制西北。还没有解决虎烈府地财政危机。李虎还需要更长地时间。所以他希望汴京可以坚持下去。希望把金军阻挡在黄河北岸。

为此。他需要李清照、赵明诚这样地名士到西北来。到大元帅府任职。并通过他们招揽更多地大宋文士。以便尽快稳定西北。并拿出一套行之有效地政策来挽救大宋。大宋如果不能迅速中兴。不能迅速恢复实力。将严重影响他未来地王霸大业。

同时。他需要两位公主为虎烈府筹措钱粮。

川蜀距离汴京远,交通闭塞,张关羽和范直昌连哄带骗,软硬兼施,即使做了不该做的事,一时半会也传不到京城,但京西和荆湖就不一样了,虎烈军如果直接到这些地方去抢,后果难以预料,搞得不好就砸锅了,所以需要公主出面。公主是皇族,这就是权势,地方官员巴结还来不及呢;这样的公主如果再带着一支大军,

实力,如果地方官员不听话,对着干,那就要考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