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十四章(2 / 2)
这法子他是和王雱学的,炭条磨尖之后可以随身携带,涂涂画画都很方便,自个儿裁一本小本本就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了!
沈括刚才看了好几艘船,都是先见桅杆,后见船身。他对王雱说:“你说的没错,果然是‘地球’。”他还沉浸在证明了一个新知识的喜悦之中,和王雱说起自己的新猜想,“如果我们把船一直往前开,是不是能绕着地球一圈回到原处?”
“是这样没错。”王雱肯定了沈括的说法,“可惜我们造的船还走不了那么远。”
“现在不成,以后总可以的。”沈括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想法,“要是可以的话,真想去看看。”
王雱心里咯噔一跳,感觉自己好像改变了什么。沈括不会从此沉迷探索环球航海之路吧?作为一个了解历史发展轨迹的穿越者,王雱是很赞成出海探索的,不过这条路太艰险,作为沈括的朋友他不太希望沈括亲自出海。
海上变数太多,容易出事儿啊!他还等着看沈括的产出呢!
王雱一本正经地说:“父母在,不远游。”
沈括听了这话,收起了脸上的向往之情。他也知道自己刚才的想法很不切实际,且不说他没钱造可以支持跨海远航的大船,即便是有,他爹娘也绝不会同意他去涉险。
宋朝海上贸易虽然挺发达,但也仅限于贴着陆地航行,没人会不要命地把船往茫茫深海里开,迷失方向、遭遇海盗、卷入暴风雨,样样都会让人丧命。
沈括遗憾地说:“希望我的儿孙能见到那一天。”
王雱这才稍稍放心。他越发明确了一件事:对于脑洞奇大的家伙来说,你随随便便一句话都会让他爆发出惊人想法,千万不要在他们面前提起超前的东西!
王雱拉着沈括他们去买海产,准备拿回去加菜用。郑思忍不住问:“我们不是偷偷出来的吗?”
王雱说:“你以为他们会不知道吗?”王雱就没想过能瞒着他爹跑出来,他爹耳目多着呢。
王雱买了一篓子海产踏上回程,回去的路上沈括还在发挥想象:“我们这个地球到底有多大呢?海上是只有一片陆地,还是会有很多片陆地?如果不止我们这一片陆地,其他陆地上有什么东西呢?”
王雱被沈括烦得没办法,只能给沈括画了张大饼:“大概是黄金国吧,遍地都是黄金,还有珍珠啊宝石啊香料啊什么的,一切宝贝应有尽有。”
沈括听得出了神,没再烦着王雱,一个人沉浸在王雱描绘的“黄金国”里头。少年人总有一颗冒险之心,哪怕不能亲自去体验,在想象里过把瘾也是好的。
沈括一路上都在构思关于“黄金国”的故事,想着想着觉得自己的想象太空泛,决定接下来多往海边跑跑,好好了解一下船工们见识过的海上世界。
王雱怎么说来着,故事最要紧的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既让人觉得真实、有代入感,又让人能够体验现实中难以获得的爽感!
王雱不知道沈括的新作脑洞已经打开,他抱着一篓子海产回到家,兴冲冲地拿给他娘让他娘给做来吃,还夸口说:“这可是最新鲜的,出海的人刚回来我就买下啦!”
吴氏笑着拿去料理。
王安石可没吴氏那么好脾气,他板着脸问王雱坐船到哪儿去了。王雱老实回答:“到海边去了。”他说着又兴致勃勃给王安石说起码头上的见闻,“海边的船工们弄一口大锅,把菜夹着放下汤里去滚两下,烫熟了立刻能吃,又香又鲜,吃了身体还暖融融的!爹,要不我们也弄个小锅,冬天架在火炉子上烫菜吃!”
王安石不置可否:“就你想法多。”
王雱知道他爹在吃喝方面不讲究,也不磨着他弄。反正他想做小火炉和小火锅也不用他爹同意,他爹只要吃就好了。
当然,对于不懂得享受的王安石,王雱还是忍不住多给他安利几句:“我听人说有种吃法叫拨霞供,把新鲜的兔肉切成薄片,用调料腌制入味之后用筷子夹着放进汤锅里轻轻拨动几下,兔肉立刻会变幻出云霞的色泽,可漂亮了,听听这名字,多风雅啊!又好吃又好看,还好听!”他边说还边掏出小本本给王安石画了火炉子和火锅的模样。
王安石没理他。
不过几天之后,王雱发现家里多了个特制的小陶炉,上头摆这个同样是特制的小圆锅,与后世的火锅已经十分相近了。这是口里说不要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啊!
王雱蹬蹬蹬地跑到他爹身边,整个人往他爹身上一扑,美滋滋地直夸:“我爹真是天底下最好的爹!”
王安石把他从自己身上扒拉下去,训道:“马上要五岁了,别一天到晚这么闹腾。”
王雱重新扑上去,环着王安石的脖子不撒手,毛茸茸的脑袋还在王安石脖子旁蹭来蹭去。
吴氏熬好汤底走出来,看到王安石浑身僵直地被儿子挂身上瞎蹭,乐得不行。她这丈夫内心重情,只是嘴拙不善言辞,自小就不大与人亲近。有这么个儿子在,也算是能治治他这毛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