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解古砚,去伪存真(1 / 2)
方勇一边拉着小拖车,一边打开用意念神术将砚台上面的灵气全部吸收。通过古砚自身的历史影像,方勇顿时惊喜起来,这方砚台竟然是一方歙砚。
这是一方古琴形状的歙砚,雕工古朴大方。因材琢砚,雕刻精湛,造型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观实用大方,率真自然绝不媚俗,富有匠心少有匠气,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辉映。
砚台的底部篆刻有“天下之风尚”和“道邻”的铭文,估计是哪个名家自己留刻的。
真是一件好宝贝,只可惜古砚身上脏兮兮的。这脏兮兮的外表就是人为制造的,方勇通过观看历史影像,知道这是明末战乱的时候,这方歙砚被人倒手了几次。到了清代中期的时候,这时的主人不知道是犯了什么事情,举家逃亡。逃亡过程中不知道弄了些什么将之伪装成现在这个样子,这才保留了下来,最终到了方勇的手中。
历史影片当中并没有发现破解这种伪装方法的信息,看来回去还需要好好地找找资料,请教一下师父。
本来这次康老也要来春城的,谁知道京城那边也有一场藏品活动,师父分身无术,只能留在了京城。
下午方勇又去了原材料区一趟,也寻到了两块黄阳绿的翡翠。当场解开了一块便拍卖到了三百二十万的价格,这令方勇现在稍微紧张的资金得到一些补充。
交易结束后,方勇就回到了宾馆,整理今天的收获。其实方勇最想的就是破解一下那方歙砚外表上的伪装。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发展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砚台“传千古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流千年而永存”,已成为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见证。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被注入了文人化、艺术化的气质,是历代文人雅士的钟爱之物。
通过查询资料,方勇惊奇地发现,这方古砚竟然还和一位历史名人有关系。
原来砚台底部刻有的铭文“道邻”居然是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的字号,而“天下之风尚”也是史可法的名言“大臣之廉耻,即天下之风尚”之中的一句。
史可法在明末的时候是位响当当的人物,从师左光斗。史可法是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曾被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后来被乾隆皇帝追谥为忠正。
方勇看着这方珍贵的歙砚,不敢轻动。在资料里查询了一番,也没有发现有破解古砚上面脏兮兮东西的方法。
方勇只好向师父求助,当康老知道方勇又寻到了一件宝物的时候,也忍不住赞叹起方勇的好运气。没想到这才两天的时间,方勇接连捡到宝贝,让康老也有一丝后悔没有再到春城来。
听罢方勇对这方歙砚表面物体的描述,康老也拿捏不定,说是要请教一下对文房四宝有研究的专家端木耀涵。
康老的效率很快,不一会康老就将端木耀涵所说的方法告诉了方勇。
原来这是一种隐藏手法,叫做“蒙尘法”。需要用皂角水和几味中药配合丝瓜瓤来清洗。
知道了方法,方勇连忙下楼,开车向药店和文化市场而去,花了二十多块钱就将所需物品全部买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