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 72 章(1 / 2)

加入书签

此为防盗章,比例50%, 时间24小时。从航拍和俯瞰的角度来看, 富户和大家族拥有相当可观的房产,家里别说养几个小妾和一窝孩子了, 就是养一群马都没有什么问题。

与之对应的, 是数万人的苟活度日。

在巡视街道的时候,他们一度诧异商业的繁华, 与街道上人们衣饰的讲究和精致。

但毕竟是来管理城市, 而非观光旅游的。

风景独好的那几隅看几眼就够了, 更多要考虑的, 是这里的普遍问题。

首先是住房问题。

由于房价高昂, 绝大部分住户都没有自己的房契,能够住砖房瓦房的,大多是十几人租赁一间小屋子, 如同现代都市里的贫民窟一般蜷缩着睡在一起。

而连房租都交不起的人,只能在茅屋、草屋甚至是房檐下生活。

郭棣这几天跟着柳恣到处巡查,也颇有些惊讶。

他惊讶的倒不是房舍的破烂、底层人民生活的如何不堪, 而是这个白面郎怎么管的这么细。

这扬州城抛开那三四条繁华的街道, 其他地方的房舍大多是长方形的平面,屋顶多为草葺又或者瓦葺。

虽然普通人家都生活在简陋的茅草房里, 却也都懂得生活情趣,不仅大多在院内莳花植树, 附近也打扫的干净整洁, 没有凌乱感。

在占城之后, 柳恣既不宣布这地方归临国所有,让郭棣唤他柳先生而不是陛下,老头虽然纳闷,但也心里暗自庆幸。

“柳先生。”在又巡视完一处民居之后,他忍不住开口道:“您别看这院子不如您那边的高墙铁壁坚固,都城——哪怕是从前的汴京,里头的房子也大多如此啊。”

粉墙鸳瓦、朱户兽环也是人住的地方,阴雨则漏、蚊虫丛生也是人住的地方。

柳恣没有回答他,只吩咐胡飞开车回去。

衙门的几间屋子被各部门一人分了一间,独建设部分的最大。

柳恣回来的时候,除了厉栾之外,好几个部长都在这里围着,他们把四五张桌子拼在一起盖了桌布,上面放了偌大的扬州城地图,以及许多凌乱的文稿。

“说吧。”厉栾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头也不抬的调整着不同颜色的小旗子的分布:“打算怎么改。”

“明确功能区,南部城墙暂时全部拆除,准备扩建城区。”

“嗯?”厉栾指尖的动作一顿,抬眸笑道:“我也是这样考虑的。”

她这一笑眉眸生辉,把旁边的负责端茶倒水的几个小年轻都看懵了几秒钟。

厉栾之前带着人去管理修复城墙的事情,一去就看出问题来了。

别说南城墙,旁边的城墙也不方便大型车辆进出,虽然对于古代人而言很方便防御,但是他们的挖掘机和吊车迟早要开进来啊。

多亏当初钱凡说炸就炸,留了好几个豁口方便大型卡车进出,不然现在连卸货都麻烦。

由于扬州城这边人手紧缺,江银那边的闲置工人终于派上了用场,三三两两的开着车过来帮忙清理废墟。

“他们这边是土地私有制,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柳恣忍着烟瘾,横了一眼旁边开始点火的吴恭,开口道:“骆忒来了没有?”

“来了,老骆——”厉栾下意识地唤了一声,见没有反应,这才看见远处藤椅上又睡着的财经局局长:“骆!忒!”

“哎!哎醒了!”那个束着长发的男人略有些迷糊的直起身子来,捂着脸打哈欠道:“柳恣来了?”

柳恣沉默了几秒钟,用指节敲了敲桌子。

骆忒忙扯了个笑,坐到了他的对面:“醒了,真醒了!”

这男人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无论从容貌还是穿搭来看,都像极了一个街头艺术家。

他喜欢挑染长发,穿衣风格也是三两天一换,有时候是古板正经的官方制服,连装饰用的金穗肩饰都打理的一丝不苟,有时候又会穿着中古世纪的长袍过来上班。

得亏这是在略松散的江银镇,在别的地方这么干恐怕早就被开了。

“财政情况?”

根据《时国中央预算法》的第八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具备条件的乡、民族乡、镇也应当设立国库。

江银镇十年前还是个自产自足的小地方,后来伴随着一批新鲜血液的注入,和众人的合力扶持,现在的经济产值已经远超于同类层次的乡镇。

国库大概是在两年前开始准备设立的,同样也采用了虹膜、指纹和声波的三重检测,里面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金条。

本来这个镇子从理论估值来说,政府持有近亿的资本,实际掌握的资本也应该有几千万才对。

但是现在时空异变之后,华元无论纸币和硬币都无法再次印发,同时存在银行里的实际纸笔才一两千万元,可以实际利用的资本更是少之又少。

金条的估值大概有五六百万华元,但到底在宋国能折算成多少,就又是一回事了。

骆忒把大概的情况交代完,瞥了眼柳恣,慢悠悠道:“你想干嘛?”

“农业改革,城市功能分区,建立大居民区。”柳恣低头写着计划方案,不紧不慢道:“顺便通个电。”

厉栾差点被冰红茶呛着。

“通电?”她擦了下嘴角,哭笑不得道:“这煤炭的供应说不定哪天就断了,江银镇都不一定够用,你想干嘛?”

“这里的农业产值可以翻几倍,情况我带着老萧去考察过了。”

等江银那边的大棚技术成熟了,就移植过来。

药厂估计还得扔在那吃灰,但等一切资源储备稳定下来之后,工厂改造的计划也该开始了。

他们需要军工厂和实用物品的建造工厂,甚至可以说,江银镇的工业区也要扩大才可以。

在2030年的时候,江银镇附近有两三个城市,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从那些城市里得到,没有建立日用品工厂的必要——建了也卖不出去,是真的浪费钱。

现在不一样,虽然他们好不容易搭建出来的太阳能和风能场全都被变没了,可相对应的,这些物品的需求量扩大,真的建小工业区还可以往其他城市兜售——他清楚扬州城和其他城市的购买力。

“当务之急,是你带着人,算清楚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建立一个兑换的关系。”

印钞技术还需要想办法解决,未来的江银不太可能使用宋国的铜币——

随便来个小工厂都可以批量生产,真用铜币会经济崩盘的好吧。

由于银行被保护的很好,国库里也存了一定量的纸币,暂时还够用。

“我知道了,”骆忒缓缓起身道:“那金条随便你批,我这边就不用走程序了。”

现在没有上级监管,很多事都方便了许多。

“好。”柳恣深吸一口气,唤来了蔡余萧:“你们两个坐近些,我们来把核心问题解决掉。”

厉栾还在继续画城市分区构造图,旁边几个部下也趴在桌子上拿着纸笔忙个不停。

她今天依旧妆容精致,只淡淡道:“防御工事都做好了?”

“那个我插不上嘴。”柳恣老实道:“钱凡说的好多我都没听懂。”

在场的几人都噗的笑了出来。

“我这边去考察过了。”蔡余萧撑着下巴看着他道:“这边算精耕细作,流程基本都全了。”

选种、播种、除草、灭虫、施肥等等。

农具虽然简朴,但也基本上功能齐全,只是效率和产量低了些。

“因为现在是一千年前,科学的选种育种、品种提升技术都比较弱,”蔡余萧把部下做的分析表推了过来,认真道:“正因如此,一亩地的年产量大概是五百斤左右。”

“单季?”

“嗯,他们没有双季稻。”

一个人的粮食消耗,按照现代的饭量来说,大概是九十公斤左右。

那么现在的一亩地,至少可以养活两个人。

“如果集中收购,培训农民呢?”

“重点不是技术的培训,而是品种的改良,”蔡余萧笑道:“我们的水稻不仅产量大,还耐旱涝、抗虫害,单是种我们的稻谷,用他们的技术粗放种植,年产量也可以升到至少八百斤。”

“你觉得……有没有必要,把江银和扬州的农民一起拉去培训?”柳恣不确定道。

“不一定是农民,”蔡余萧示意孙赐递来人口分析表,给他看上面的数字。

扬州城现在的固定人口数,大概在五万居民左右。

听说种种新政之后,顽固和试图反抗的已经跑了大半,剩下的都是感觉到了种种好处,想留在这里混口饭吃的。

“柳镇,你看这军队里头,本来是八万人,现在跑了三万,还剩下五万左右。”

能够通过体质、年龄等种种限制的,恐怕只有一两万人。

“而剩下的人,都可以拉去集中管理,培养成新的农民。”

江银镇本身的人口组成里,农民并不多,附近的农田也并不多。

自从十几年前开始产业转型之后,在其他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开始陆续回来,转型成了新时代的技术工人。

而农产品几乎都是附近城市的规模化生产商品,大多是冷链送过来的。

现在突然回到了古代,整个城镇里会种田的人也并不多,需要农经部这边进行集中的培养。

考虑到储备粮食的需要,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各环节人员补充,光是把那些失业的工人拉来可不够。

——毕竟当初在招募士兵的时候,本城市的大部分壮年男人都被钱凡给捋走了。

等边境情况稳定下来,通过了异族入侵的压力测试以后,钱凡才会放人,陆续的让那些技师工程师回来帮忙,转而吸收那些扬州本土的士兵,进行改造和教育。

两人正在讨论着具体的详情,厉栾那边忽然闷闷的开了口。

“柳镇。”

“你有没有想过,医疗和瘟疫的事情?”

“小孙,你先给他点零食垫下肚子。”

龙辉双手撑了个十字,再度道:“关于教育的事情,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

建设部部长厉栾轻咳了一声,起身发言道:“部下以为,应该如您所言,小学以上的孩子们重新分配入学,更改学习的模式。”

之前由于四国联合开启人才培养计划,教育和考试改革都是往时代前沿的方向发展。

孩子在进入高中以后会有理、工、文、艺四个方向的选择,而考试则是四国联考,成绩会成为挑选大学和日后应聘的资本。

但,那毕竟是物质充沛,也没有任何战争顾虑的2030年。

现在江银镇的孩子们,再去学些艺术或者文学之类的东西,完全不合时宜。

谁都不知道他们日后还回不回得去那个时代,也不知道日后会面对什么。

也就是说,当务之急,是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生产力等核心元素统统恢复。

“根据我个人的判断,小学的课程只用微调,减少课外活动的时间,重点放在通识教育和写字算术等必要东西上。”厉栾顿了一下,再度道:“而欧罗语,有必要继续学。”

人群中明显有人露出诧异的表情:“为什么?这个时代都没有欧罗国了啊,本土人只要会用华文就行了吧?”

“不,正是因为欧罗国不存在了,这门语言才独特而难以被旁族学习。”柳恣认真道:“日后,其他城镇的居民会不断涌入这里,势必会有文化和多方面的冲击。”

“而欧罗语在某些场合,也许能起大用。”

龙辉淡淡嗯了一声,明显也赞同他的说法。

“现在不仅是加油站、冷冻库,中心图书馆和几个学校的图书馆,我也派人看管了。”安静许久的供电局局长吴恭开口道:“中心图书馆里不仅存有大量的生产辅助材料,还存有很多农业、医学方面的重要书籍。”

教材是可以复制的,知识也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我懂了。”教育局局长白鹿点头道:“我去安排知识体系和教纲的修改——现在镇子上一共有两个高中,两个初中,直接全部重组如何?”

“工程、通信、医学、农业。”那个年轻人脸色有些苍白,但声音也清冷而沉稳:“孩子们统一登记志愿,分配完成后去对应的学校从头开始学习。”

“基础的初中级数学还是要教一下,”龙辉耐心道:“但更侧重于实际的应用——四个新的学校可以和对应的单位形成共建关系,提供实习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那些临时失去工作的人们,也可以分配到对应的学校里,或者调整他们原有的岗位,进行第一轮的生产力恢复。

“还有,”老爷子想了想,还是开口道:“去选拔九个资质上乘,以后就跟着我学通信。”

他这把年纪,大概还能够再带出一批研究生和博士生出来。

无论如何,衣钵还是要传承下去,让孩子们未来替自己建设这个镇子啊。

众人也意识到他这句话的潜台词,只安静的点了点头。

“那么,这个问题交给白局长之后讨论。”柳恣缓缓站起身来,拿起油性笔,在临时推过来的白板上开始书写。

“眼下,一共有三个工作重点。”

农业:现有资源保鲜·引水与过滤·养殖与种植

能源:居民能源·剩余能源分配·能源供应恢复

军事:布防与布控·士兵素质培养·扬州城之战

他的字虽然清秀,但落笔遒劲有力,笔锋张扬恣意,颇像本人。

赵青玉啃着三明治看着他一行行的写着这些东西,也有种自己忽然就大学毕业滚来上班的感觉。

“第一个,农业——蔡局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