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李世民教孙(2 / 2)

加入书签

酒菜上齐,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喝了一口,才笑道:“今日的故事说的不错,但你不该当着一众老臣的面说?”

“陛下,此言何意?”

“这是在甘露殿,不是两仪殿,叫什么陛下,别学你父王那一套。”李世民不满道。

“皇祖父。”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你今日在两仪殿说的故事,其实重臣们心里都清楚,前些年大唐不富庶时也是用的那个法子,心里清楚却不能说出来,哪怕当成故事也不行。

作为皇帝,你的一言一行代表国朝的态度,品行永远是咱们应该看重的东西,只有如此,朝臣们才会谨记品行的重要性。”

“孙儿明白了。”

李世民笑了笑,“你个猴精,比你父王圆滑,但有时候却是少了些气势,就像你今日拿无忌打比方,便少了些气势,若是你父王便不会说就拿长孙司空来说,他会直接质问无忌,如此方能更有气势。”

“皇祖父,长孙司空好歹也是长辈,而且与咱们还有亲戚关系,质问长孙司空是不是有些不妥?”

“哲儿你要记住,在朝堂之上,便没有情义可讲,为帝者优先考虑的事是怎样增加自己的威严。”李世民又喝一口酒,笑道:“听说你父王请你九叔去楚王府,长孙冲也去了,你可还记得你父王让长孙冲带给无忌的话。”

“孙儿自然记得,父王说不管何人登基为帝,大唐永远是姓李的,不会姓长孙,不管名义上还是实质上的。”

听到这句话,李世民就觉得提气,当初长孙无忌来皇宫请罪后,询问了李治之后,李世民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

长孙无忌或许没有那个想法,但是谁敢肯定呢,等到他李世民百年之后,以长孙家的权势,以长孙无忌的本事,若是大唐不传到李宽手中,继位的皇子或许真有可能被架空权利,到那时候根本就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不得不做。

这些年李世民便曾想过当年玄武门之变,若是重回二十年前,玄武门之变尚未发生时,会不会再有一次玄武门之变,而李世民得出的结论是会。

因为那时候态势,注定了玄武门之变必然会发生,尽管他心里不愿意发生,但跟随他打天下的臣子会让其发生,最多不过时间差异罢了。

现在听到李哲复述一遍,李世民心中依旧痛快,大笑道:“所以这就是你与你父王的差别,你父王一句话便可令无忌进宫请罪,但你今日说多少,无忌可有请罪?

你们一家受你父王影响颇深,对于感情异常看重,但坐上了这个位置,感情便是能免则免,今日皇祖父留你下来便是给你提个醒。

华国乃是你父王一手创建,你们一家在华国威望甚重,无人能出其左右,用情牵绊固然是最佳方法,但大唐不同,你必须要积攒自己的威望,气势足够方可能令百官臣服。”

“皇祖父,您跟孙儿说这些作何,孙儿又不留在大唐。”李哲咧嘴傻笑,很天真很单纯,似乎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傻小子。

“真的?”李世民打量着李哲,脸上带着莫名的笑意。

李哲讪笑道:“当然也不是不想,毕竟大唐地广人多,若是有机会孙儿自然想要留在大唐了。”

“还算你小子实诚。”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道:“既然想要留在大唐,那就听皇祖父的,等到军校建立起来之后,去军校进学。”

“皇祖父,军权的重要性父王已经给孙儿和哥哥说过了,不过孙儿打算回台北锻炼几年,再回长安。”

李哲也有自己的考虑,李世民虽说有意培养他,但谁知道今后的结果。

万一李世民最终放弃他了,他还有机会和李臻一起从海上进攻大唐,眼前的承诺······或许还算不得承诺,并不能让李哲安安心心的留在大唐,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那是他在三四岁的时候就明白的道理。

“行吧,皇祖父如今身子骨还硬朗,能照看几年。”李世民赞同李哲的说法,没多说其他,与李哲开始吃吃喝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世民另起话头:“糊名制的优劣今日你在两仪殿说的清楚,有没有想到其他优点?”

李哲一愣,夹菜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看样子就知道没想过其他的。

李世民倒也不在意,若是李哲能思虑到他所想,那就真是妖孽了。

“党争。”李世民提点到。

不得不说,李世民千古一帝的名头不是白来的,党争最早出现其实在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也称朋党之争,在此之前却是没有所谓的党争的,或许有党争的苗头,但却是从未真正的形成过党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