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1 / 2)
一众文武官员伫立在乾元殿下,三阶白玉栏干将殿上殿下分隔成两个世界。盛夏的炎热令数千军士和数百官吏无不汗流满面,却没有一丝凉风能够带来些许的爽气。
韩延徽举头望向高大的乾元殿飞檐,形形色色的青铜兽头在日头的直射下泛着刺眼的白光,令他微眯着的双眼不得不经常闭合上,但他却丝毫没有放弃的想法,仍旧在认认真真的细数,想要把飞檐上的兽头与自己的所学匹配起来。
也不知看了多久,他忽然转过来,向身后的李振招呼:“兴绪,徽猷殿修缮到什么地步了?”
李振想起去年初春的时候,自己曾经在这座洛阳宫城里大言不惭的想要招揽韩延徽的不堪往事,顿时脸色涨红,低头喃喃道:“去岁夏末后,朱氏举兵北犯,将河南府全数交托天子,当时便停了工期,至今未曾继续。当时大致完善了七成左右......”
韩延徽遥想片刻,又道:“负责修缮宫室的是谁?”
“河南尹张全义。”
张全义此人出自黄巢农民军中,实际上这个时代的许多诸侯大将都出自草根,曾经有过并不光彩的过去,但并没有人去计较什么,这一点正好是战乱时代的特色。且不管张全义之前曾经有过多少旧主,但他在洛阳的民生恢复上确实有功。他接手河南尹的时候,洛阳民生凋敝,百姓流离,于是努力招募流民、恢复生产,辛苦努力了十年时间,将洛阳的户数从区区百余恢复到上万,最终奠定了天子东迁洛阳的基础。
此刻张全义就在乾元殿下等候的百官之中,属于朝官里的亲梁派,但韩延徽记得,李诚中曾经说过,“洛阳能够繁华如此,张全义是有功的”,虽说现在还没有来得及处置朝堂百官,但韩延徽对于张全义的前程,心里也多少算是有底的,因此,便向张全义招手,示意他过来。
如今的韩延徽,已经名传天下,他在燕王身边的地位,令无数人垂涎。李诚中身边最为亲厚的几个人里,冯道坐镇幽州,周坎驻守泽州、姜苗监军汴州、钟韶屯兵下邳,随同前来洛阳的是张兴重和韩延徽。现在张兴重又在洛阳城外大营,整个洛阳城里,要说官职的话,也许十个人里有五六个都要比韩延徽高,但若论地位,他却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恐怕在绝大多数殿下等候的官员心里,他韩延徽的身份,比天子都要高出一筹!
见韩延徽冲自己招手,张全义连忙颠了过来,连额头上的汗珠子都没敢伸袖去擦。
“不知韩将军唤下官何事?”张全义小心翼翼的问。
洛阳朝官在迎候李诚中的时候,曾经议论过李诚中帐下随员,其中就属韩延徽的称呼最难摆平。韩延徽只是一个小小“都虞侯”,领的差遣又是闻所未闻的“统战处”,在朝廷上从来没有得过什么正经官职。朝廷如今发授“使相”比发卖白菜萝卜还要不堪,可燕王帐下竟找不出几个可以称呼“相公”的,也算是一个奇事。后来一个吏部官员翻遍了这几年所有的官员颁授名册,终于找到了天复元年朝廷分封韩延徽“游击将军”的诏书,这才给大伙儿解了围。
“听说主持修缮洛阳宫室的是张府尹?”韩延徽问。
“不敢,正是下官。”
“听说徽猷殿已经修缮七成,若是要修完,当在何时?”
一听要修徽猷殿,张全义提着的心立刻落了下来,这意味着燕王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就算不能主持此事,至少也能沾个襄赞不是?
“若是征募一万民工,下官可保年底前完工;若是能有两万,则四个月内可告功成!”实际上张全义报的时间有点紧,真要恢复修缮工程,时间至少还要加个两成。但此刻非同平日,先得抢到机会不是?
“征募?唔,不是那么个修法......”韩延徽想要跟张全义解释幽州的“承包工程”法,一时间又不知该怎么说,干脆挥了挥手,让他退下,却弄得张全义刚落下来的心又提了上去,不知道自己哪儿说得不合这位韩将军的心意。
韩延徽在思考修缮洛阳宫室的时候,李诚中也在乾元殿上和天子拉家常,正在说宫室的事情。
“......陶光园向西扩千步,为寝殿;向北五百步,为园林。工期两年,建成后为陛下颐养之所。陛下放心,整个洛阳方圆百里,陛下均可出行,游猎也好、踏青也罢,总是随了陛下的喜好......”李诚中正在一张洛阳舆图上比划着,向天子讲解。
天子听得十分认真,一边听,一边喜动颜色。既然皇权已经定了归属,天子也就不再执着于此,当他忽然放下来的时候,竟然发现李诚中给他描绘的生活是如此美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