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1 / 2)

加入书签

身处大军军阵之中,抬眼望着三丈高的厌次城墙,怀约联军述律营指挥阿平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自从臣服营州都督李诚中后,阿平就进入了白狼山军校,对于击败自己部族的这支汉人军队,阿平怀有深深的敬意,他急切的想知道汉人是怎么打仗的,所以在白狼山军校的三个月里,阿平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一切知识,他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中。

原来打仗还有那么多门道!

战前需要准备那么多事务,作战时要制定那么多计划,后勤上需要那么多安排......

一个农夫怎么在短短几个月里成为一名士兵,这些士兵需要遵守什么样的纪律,怎么与其他人相互配合,怎样才能让士兵畏惧军棍甚于杀头......

军官怎样才能做到如臂使指,怎样将军令快速传递到最底层的士兵......

军队应该怎么总结经验,应该怎么评论功绩,应该怎么晋升和赏赐......

阿平的作战经验丰富,但从来没有成系统的接触过这些军事知识,他感到自己收获极大。以前出战的时候只是大略定一个方向和目标,然后就领兵出发了,很少会在战前将方方面面的东西计算清楚,而且很多过去觉得是好的经验,现在看起来却是错误的,很多过去从来没注意过的细节,现在才发现竟然对作战的影响如此之大。

在白狼山新一期高级培训班上,李城中曾经讲过的一句话让阿平觉得特别适合自己,那就是自己已经从经验主义进入到了理想王国。

后来李都督成为了李节度,阿平也随着李节度入关。这是阿平第一次见识到关内的大唐,他不禁深深为之着迷。繁华的街道、高耸的城墙、数不尽的人流、看不够的货物,无不让阿平目眩神迷。

怀约联军南下武清后,阿平一路上见到了望不到尽头的田野,当时正逢天复二年秋收之际,那些大片大片金黄的麦黍随风摆荡,让阿平快活得想要嚎叫。后来阿平有机会去过一次芦台盐场,当他看到族民们奉若珍宝的雪白盐粒就这么随意的铺满了视野之内的盐田中时,他当时就目瞪口呆了,身边的很多述律营战士当场就大哭起来。

而最冲击阿平心灵的,则是这次南征棣州,他这才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后勤!

不说别的,光是聚集起来的25000名战兵,总数就超过了述律部的全部族民,每个人手上的兵刃、穿戴的军甲都远超当年的契丹精锐,更别提出征前每人还免费发放了一套夏季常服!这需要多少铁?需要多少布?需要多少人去生产?阿平对此实在无法想象。

大军开到厌次城下的时候,阿平再一次见识到了他曾经在饶乐山下见到的奇迹,短短三天工夫,大军就修筑起了一座坚固的营寨,而且不仅是北门,听说东门和西门外同样修筑了营寨。阿平也终于近距离的看到了这座营寨是怎么立起来的,然后他再一次陷入了无法计算的苦恼之中——这些后勤营士兵携带而来的部件究竟是什么时候生产的?究竟有多少人在制造这些东西?

今天,阿平继续接受着震撼性的冲击——眼前密密麻麻的攻城器械为何那么大、那么壮观?长达数里的平整土路为何修整得那么快捷迅速?身处这些攻城器械的背后,双脚踩在平坦的道路上,阿平由衷的感到踏实和心安,他和许多述律营的战士一样,拼命压抑着上前顶礼膜拜的冲动,心中生起了最近常常发出的感慨:这就是大唐啊!

阿平统属的述律营是步卒,作为攻城先登的主力,他们列阵聚集在高大云梯后面,时刻等待着军令的下达。

阿平目不转睛的盯着前面的投石机。后勤营的士兵们飞快的在投石机的前方用铁铲垒出了一道平缓向上的土坡——如果在草原上,这些铁铲能换多少匹马呢?阿平又是一阵计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