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许败不许胜诱敌深入(2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此时摆出了一个刺猬阵,用一千三百余辆大车居左右两翼,大车上立上重盾,每辆大车上站着三四名弓箭手,这简直就是陈应当初支援灵州时的雪爬犁之阵,唯一的区别是,陈应使用的是偏厢战车,而李世民是用运输辎重的大车,用重盾牌临时偏厢护甲。

王仁则一看李世民出营,急忙率领郑国河洛新军上前攻击,别看李世民的这个车阵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大车上面的弓箭手随时随时都可以射击,河洛新军还没有靠近李世民的这个刺猬阵,就被射倒数百人马。

王仁则又想迂回到李世民身后尾随攻击,可是后阵的守将是侯君集,侯君集也是一个狠人,居然将四十余辆床子弩弩车对着河洛新军一个攒射。

床子弩一次齐射就可以把三支六尺长的巨弩射到八百步之外,河洛新军的密集的阵形,被一百二十只余床子弩射倒一大片。床子弩的威力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凶残。六尺长的弩枪往往可以穿透三四人,而去势不减,更加恐怖的是,这些床子弩可以把人射成两截。

事实上正是如此,如果把弓箭比喻成后世的手枪,那么弩机则相当于步枪,至于床子弩,简直可以称为重枪机。

在三番五次的试探性进攻,扔下近千具尸体后,王仁则也学乖了,他不远不近的跟着李世民的大军,有机会就骚扰一下,没有机会就这样吊着。

李世民摆出这么个刺猬阵,让王仁则的河洛新军根本无从下手,只能在一边干瞪眼。不过,这个刺猬阵严密是严密,机动性却很差,这样慢腾腾的挪,挪了整整一天,才行进了四十几里路,抵达洛涧。

不知不觉,有的唐军士兵脑袋中,不自觉的浮现月前那场大溃败,洛涧里密密麻麻沉浮着唐军将士的尸体。现在虽然尸体早已收敛了,不过这里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死亡气息。

借着春日璀璨的夕阳,可以看到远处郑军大营营帐连绵,旌旗猎猎飘舞,一股金戈铁马的气息扑面而来,告诉所有唐军将士,准备死战吧。

李世民骑在一头骡子上,没有办法,他现在实在是没有战马了,神情凝重。程知节轻松的笑道:“秦王殿下,王世充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兵力会如此庞大,此时肯定有点慌乱了,如果乘机冲杀上去,肯定会有捷报传来!末将愿为大军前锋,为大军杀出一条血路来!”

李世民笑道:“程将军求战心切,是好事,不过,现在天色已晚,实在不适宜交战……传令下去,大军在洛涧河畔扎营,休息一晚,将士们饱食一餐后尽早休息,明天再与王世充决一死战!”

秦琼抬头看看天色,可不是,太阳都下山了。在这年代,营养不良是普遍现象,士兵由于缺乏维生素,夜盲症是属于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打夜战是一件风险非常高,回报却很低的事情,因为通信不畅,伸手不见五指的,部队协同水平又差,一旦打起来,极难掌握部队,更别提把握战场节奏了,死在自己人手里的几率可能比死在敌人手里的还要高得多。

当然,并不是说这年代就完全不能搞夜袭了,夜袭并不少,不过出动的都是小股部队,两三千人就顶天了,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夜战的时候,士兵必须不能夜盲症。陈应的部曲,都在陈应的逼迫下,狂吃动物内脏,士兵夜盲症尽管没有杜绝,不过却已十不足一。

由于李世民拥有一个庞大的刺猬阵,扎营倒方便许多,挖出壕沟,将大车停在壕沟边上,就组成了营墙,虽然简单,但是要想攻破这样简单的营墙还真是不容易的事情。生火做饭。明天就要跟王世充决一死战了,今晚的当然要吃一顿好的,米饭馒头管饱,还有一个小菜,大家都吃得很香。

洛涧对岸,王世充、王世恽和一众郑军重将站在山岗上,居高临下眺望着唐军大营。见这个车营异常严密,栅栏尖桩层层密布,王世恽笑道:“李世民小儿学精了,还是有点本事的,这营寨扎得真不赖,让我去攻的话,都不知道能不能攻得动。”

王世充淡淡的说:“营盘扎得再好再坚固又有什么用?他们终归是要从里面开出来的,打从他们离开北邙山之后,一切就不是他们说了算了。”

王世恽狞笑道:“只要他们离开了营垒,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屠杀!李世民小儿,永远不是我们的对手!”

“不可轻敌!”王世充淡淡的道:“李世民小儿只要是沉下心,也算是一个称职的对手,明天命河洛新军右军与唐军决战,许败不许胜!”

王世恽有点不理解王世充了,此时的双方实力对比,明明是郑强唐弱,如果不是因为窦建德这个变数,陈应和他麾下两万五千余精锐部队在北邙的话,情况另当别论,可是现在,明明是唐军实力更弱。

如果李世民缩在北邙山,借助北邙山势和坚固的营垒,王世恽还真拿李世民没有办法,可是现在,明明可以一击而溃的事情,偏偏做得如此复杂。

王世充瞟了一眼王世恽,解释道:“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大郑越是不利。春耕已经没有办法耽搁了,必须一劳永逸,解决李世民,夺回函谷关,借函谷关之利,守住中原,完成今年的春耕,否则咱们的日子,将会更难过。明天若是一战而败,李世民大可壁虎断尾求生,扔下一部,率领大部逃回北邙大营,毕竟北邙大营,距离这里实在是太近了!明日让河洛左军出战,佯装不敌,边打边向函谷关撤退。长孙顺德那个老货只要看到河洛左军大败,必然出城摘桃子。到时候……让河洛新军,将李世民引向潭龙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