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书中自有千钟粟(1 / 2)

加入书签

范铭微微一笑,道:“一个读书人让其仆从拿了其身围尺寸去一家布庄做长衫儒袍,然而那裁缝首先就问主人家年岁,下人不解,就问为什么裁衣要问年岁,答曰:年少成名则胸襟气开阔,而年长成名则背脊弯曲,气胸稍窄,此为量体裁衣也。”

“哈哈……”龚老夫子恍然大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此裁者亦不可谓为一妙人啊!”

范铭为自己的灵机一动暗暗庆幸,见龚老夫子心情大好,趁势向前一步,一躬到底,“先生,不如就收了小子如何?”

“收了,收了!”龚老夫子摆了摆手,“你家境不好,还要做工,加上年岁已大,不必与他人同学,从明日起就在家中温习,有不懂的地方就来问我,我会定时检查功课,不得偷懒。”

读书一事需要的是一天分,二则需要勤勉,这两样在龚老夫子看来范铭都没有,家中困顿的贫家子弟一般很少能够坚持下去,因此也就随手给了他两本手抄的《幼学文》和《千字文》,让他背诵并抄写一遍回来,以考证他的功底,但时间并未限制,只说完全背熟之后再来交作业。

这两本书都是属于启蒙读物,但文辞都十分优美,字数也不算太多,他估计背诵下来的话也不会超过二天的时间,但如果完全明白其中辞句的典故的话却是只能回来再请教龚夫子了。

在龚老夫子交代完一些劝诫训勉之后,范铭这才谢过从村学出来,如今虽然也总算是迈进了读书人的行列,按照后世的话说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得勤勤恳恳的做工立业。

走在路上,范铭突然回想起方才龚老夫子偶尔提及的一个信息来,夫子说新皇上位以来,新党得势,朝中大变法度,他这才记起今年刚好是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的开始,接下来不但经济、政治上,就连科举取士上都面临着改革。

印象中王安石曾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隧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专以进士一科取士,熙宁三年,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

看来这还真是来对了时候,如果真的靠诗、赋、论的话就算给他十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比得过在这个环境下长大的读书人,但如果单考时务策论的话,这他倒是有些优势。

用剩下的钱去镇上唯一的杂货店中买了文房四宝,就要往家的方向走去,突然间想起什么来,又转身回到曹府的方向走去。

这次他是想去找一本字帖来临摹,读书人除了学问要好,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而这也恰恰是他的弱项,如果能够找一套时下比较流行字帖就最好了。

一直以来他就认为汉字只有通过毛笔写出来才能有真正的神韵,虽然他的字和后世的那些只会打键盘的那些所谓读书人来比还算可以,但跟这个这个时代真正的读书人来比却是差得太远。

北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在宋代乃至整个书法史上都可以称得上是顶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