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肖辰忠因梦得名(2 / 2)

加入书签

“我看那文科所学仁学圣贤之书,言不符实,与世事相违,这天下之人,尤其这为官者,自私自利,权所为之,皆为自已,哪管得他人。而那武科,所考之韬略战术,虽韬略万古不变,但那战术,还研习上古之风,形式为上,不思进取。方得实战,才知所有战法另有一套,如此更新不及,浪费经验谋略,实是可惜。”

薛华道:“公子所言极是,这‘仁学’所学之理,现已迂腐,你看这世上之人,皆以‘官’为本位,当官即可,随后便是发财,封妻荫子,世代快活。为何也?这官有皇帝之权而要挟百姓,百姓不敢不从,官本位即权本位也。但有了权,所说之话,所做之事,错亦是对,无人敢驳,皆因怕其戕害。这根本之处,就在于‘仁学’所说‘忠’也。这‘忠’本是让人忠于职守,敬业尽责。到了那仁学大家口中,一味迎合权贵,便要这小民愚忠,若官毁其屋,官占其田,则必忠于官而不得反抗,忍气吞声便是‘忠’,稍有不从便是‘不忠’,不忠便是谋反,当诛之。久而久之,愚民渐成,任其宰割者为良民,敢于护已之私产者,便成了大逆不道之人。想你公子亦是知道,南边北固山之上‘神寺村’村民,历代猎户,朝廷竟因其手中有猎铳,便不许其打猎。想这圣贤之书本意已被篡改,面目全非矣。公子何等聪明伶俐之人,读读这圣贤书再看看这昏昏世道,便自是一目了然。”

肖猛听罢,浑身为之一震。所听之言,立异标新,与那书馆正道所学截然不同。但却听之有理,心下骇然,便道:“薛军需所言,我从未听过,但所讲之言在理。敢问此理都是自己悟得?”

薛华哈哈大笑,道:“我哪有此感悟,此乃‘治学’之理。”

肖猛听罢,心下一惊,道:“这‘治学’乃是禁学,我上书馆,听得先生说过,与那圣贤‘仁学’相反,乃是奸猾乱世小人所著邪恶之书,不得碰之。”

“但公子可曾想得,那朝廷为何不敢教人学习‘治学’,若是真个是邪恶之书,摆与公堂,让他与‘仁学’同堂公论,自然比得高下。越是遮掩隐藏,反倒越是不敢与之比较,为何不敢?乃是‘治学’比起那‘仁学’,以天下民众为重,重民而轻君,侵害了权贵利益,自是不敢广开民智,只为继续剥削,保存权贵之私利也。乃不知民若愚笨贫困,天下危矣,其权位亦不得保。”

肖猛点头称是,道:“听你一番话,我倒是想拜你为师了。学学那‘治学’之理。成为栋梁之才,救天下苍生。”

薛华拜道:“难得公子怀天下之心,我观察公子久矣,见你有英雄之气,才对你说出此话,但在下之才,难以教扶公子,必有那大英雄待之方可。”

“何为大英雄?”

“精熟‘治学’之法,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武功军械,兵戈权谋、机巧之术、精算神通、洞悉人伦之人,乃顶天立地之英雄,其学识可拯救天下,此类人物方可教你成得那栋梁之才。”

肖猛道:“天下哪有此大圣贤?”

薛华道:“怎个没有,我那师傅,便是个这样的人物。”

“你那师傅却是何人?”

“我这师傅,姓陆,名景,字不平。原在京畿‘神武火器营’任军需官,出身名门,其祖父乃是历宗时解救京城之急的陆衍,后其父陆云继承护国公。仁宗之后,家境败落,又得罪当朝权臣毕成,被贬至南吴之地任张水县令,业已多年,以一已之力创得张水县县强民富,为官清廉,被称做‘陆青天’。前段听那南方来京之老乡说起,现已职官,往西剑山隐居。倒是正有时间收得徒弟。”

肖猛听罢,道:“这个陆景,我倒也有所耳闻,尤其其祖父陆衍,我外公却还认识,常对我说起京畿保卫战之事,认为陆衍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力。想必那陆景也是能人,但我一无名小辈,去寻得名流为师,有些唐突。不知是否可收我这个徒弟。”

薛华笑道:“这个公子倒不用担心,我这师傅,收徒弟之法,却与别人不同,他收徒弟,讲求一个‘缘’字。”

“何为‘缘’也?”

“他每收一徒,先不教习,但看这人是否有那英雄之气,心胸坦荡,志向高远,心怀公正之人。若是奸损小人,找个借口便遭罢黜。人若还算得正直只是求个技能,以便立足,便教一技之长,也不往深处去。若是真个与他英雄所想相同,不被这身外之事所打扰专一寻求那世上之真理之人,必倾囊而授。”

“你这师傅,乃是用其一生去寻求世上之真理之人?”

薛华道:“正是也,这世上之真理,乃是解释天下人如何共生,可使百姓开民智且知礼义,使国家昌盛繁荣,使军队成为那虎狼之师外缷强敌内保子民。使天下公平不致产生极奸极恶之人。那才是个万世昌盛之理。”

肖猛道:“这倒正合我意,我想做那栋梁之才,便是觉得这天下混沌,少了这些许英雄当道,让那小人得势才致于此。”

薛华道:“我看公子虽年少,有此心极为可佳。若公子不怕吃苦,我可给师傅以写一封信,推荐你从他为师!。”

究竟薛华如何写信帮他,且听下章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