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低头需要勇气(1 / 2)
作为航天科学工程院所的一线研究员,熬夜对于苏省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工作留在他身上最大的印记,就是由于长期的作息不规律引起的脱发。
三十岁的年纪,已经有些地方支援中央的架势了。
此时的他,看着桌子上,经过两天不眠不休的奋战,已经有了些雏形的设计方案,心中的凉意冷到无以复加:
原本要求的6月7日前,能够入轨月球极地轨道的卫星研究计划,又一次变更。需要他们在15天内,将现有的,为嫦娥5号准备的中转通讯卫星,增加一套长光遥感设备,并增加20%的在轨续航时间。
对于航天卫星来说,无论什么功能,都是高度集成化的模块,正常的功能更换并不需要对其进行大的改动,可是如果需要调整在轨时间,那就麻烦了。
众所周知,太空中的航天器如果需要移动,除了喷射引擎外,别无他法,可是引擎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卫星的整体布局。这不像是地球上四个轮子跑的车,在前面坐个人或者在后面做个人,对车辆的正常行驶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按照计划要求来说,如果增加20%的续航能力,那么必须要在卫星的整体设计上下工夫,比如整体的重心偏移,元器件的工作效率,燃料的平衡转移等等。
这可不像是改装自行车零件,卸下来装上去,用螺丝紧紧就行了。大不了出了毛病再找个地方换个新的。
这东西稍微出一点问题,那就是成千上万的损失。而且还没有个修理的地方。
“去NMD,改?怎么改?就TM挣这点钱,还改不出来就扣工资,X了”越想越是来气,看着那桌子上厚厚的报告书,犹如催命符一般。
狠狠地抱怨几句,苏省看着新的改动要求,忽然间灵机一动,想起了99年老毛子发射的那颗“亚洲三号”通讯卫星。
“对啊,前几天发射的地面遥测卫星,不是刚好满足这次的设计要求么?为什么不从这上面做功夫?”一面喃喃自语着,一面放下手里的咖啡。急急忙忙的跑去数据中心,查找起亚洲3号的变轨记录。
。。。。。。
自从第二次观测到月面异常以来,欧阳白远的睡眠质量就直线下降,已经82岁高龄的他,受到失眠的折磨总是很恼人的,然而冥冥之中那两次不同寻常的事件,又似乎在向他昭示着什么,令他心神不安。
“也不知道科工那边,能不能吃下这个事情,时间,还是太短了啊”欧阳老爷子端着茶杯,斜靠在宽大的办公椅上,眼角隆起的皱纹聚在一起,使那沧桑之中波澜不惊的目光显得更加凝练。
作为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欧阳老爷子算得上是从头至尾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设计了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乃至于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当之无愧的被誉为中国的“嫦娥之父”。
此刻,精神矍铄的“嫦娥之父”终于从柔软的靠椅上坐起身,抓起内线电话叫了助力进办公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