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扩军备战(三)(1 / 2)

加入书签

一旦出现了战争,就可以充分体现出保甲制度的优越性,它可以使朱楧掌握住全国的人口资源,随时激发国家最大的潜力来应对敌军,而不是像汉朝末年那样人口和土地都落到了地方豪强手里,打个黄巾军还得靠各州县自己募兵,最后落了个群雄割据的局面。

按照朱楧的法令,肃国还可以再征兵四万两千人,加上之前的九万八千余人,肃国的兵力可以瞬间达到十四万余人,再加上哈密的联军,足以对抗回鹘了。

十户出两人从军一人修墙是朱楧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的,对明史比较熟悉的他知道明朝末年孙传庭担任陕西巡抚时,为了对付越来越壮大的民军,曾令陕西人三户出一丁从军,当时的陕西民众虽然有怨气,但没有人造反,可见这是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的。

诸葛亮治理蜀国时,蜀国上下也就九十多万人,而他却能发动十几万人北伐,用的就是朱楧的这个办法。刘备死之前让他的儿子多读法家的书,说是可以增益人智,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修边墙的事,朱楧也不打算再等了,耽误农时就耽误农时吧,不就浪费点粮食吗,反正现在国家的仓库里也有不少存粮,安全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和回鹘大战期间,瓦剌突然率兵攻打肃国的侧翼,而肃国又没有任何防御措施,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此令一出,肃国顿时进入了战争模式,每个人都在为将来的战争服务,农夫努力种地纳粮,士兵努力操练本领,就连妇女也在努力为将士们生产粮秣。肃国上下又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干场景。

朱楧下令,第一批士官选拔要加快进行,时间定在了三月的下旬,好为将来的战争早日培养出骨干。

根据朱楧的估计,肃国能符合他所设定的条件的人应该在八千到一万左右,这一万来人集中起来虽然是一把尖刀,可以在关键的时刻直插敌人的心脏,但朱楧却对他们另有用途。

按照朱楧的计划,所培养出来的士官并不集中使用,而是下放到新招募的部队里充当战斗骨干。

朱楧的这个设想灵感来自于解放军的三三制,所谓的三三制是东北野战军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具体来说就是一个班十人,分为三个战斗小组,分别由班长和两个老兵担任组长。

每个战斗小组只有三到四人,打仗的时候由小组长负责把握节奏、意识以及走位这种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剩下的两三个新兵就负责躲在小组长后面放枪,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这就好比你在打王者荣耀的时候,队里有个人是大神,那么节奏、意识、走位等方面的事就自然由他来负责,你只需要躲在后面放技能就可以了,有一个大神带着,整个团队的战斗力都会提高,这是被多次实践证实了的真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