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幕拉开(十七)(1 / 2)

加入书签

九十年代初的光纤网络虽然远不及后世先进,但在300米范围内搭建成数据吞吐量十几兆的短距骨干网还是没有什么难关可言的。

比如目前浪潮采用多模光纤所构成的百米范围骨干网络的最大数据流量已经超过2M,虽然和后世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80G的带宽相比十分寒酸,但此时超算的巅峰运行速度和后世每秒数千万亿次相比更是龟爬都不如。

眼下阻碍浪潮采用工作站暴力叠加方式构成超算的技术关卡,不在于光纤网络本身的流量瓶颈,而在于工作站和光纤网络的数据交换接口——大流量路由器,这东西在互联网络方兴未艾的九十年代初叫交换机也可以。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国家级骨干网络的数据流量也就在几M级别,二十年余后遍地皆是的万兆交换机压根就是科幻小说里的事物。

由王欣带领的浪潮研发团队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数次冲击骨干级路由器失败,否则此时浪潮就可以宣布新一代超算研发成功。

不过梁远却没把浪潮在路由器上遇到研发关卡这事儿当回事儿,只要不是纯粹的互联网硬件小白,后世共和国最顶尖的国际科技品牌——华为的大名总应该是听说过的。

大不了让那位风华正茂的任总提前两年下决心跳楼好了,某人没心没肺的想着,港基集电在IT产业上的战线实在是太长了,就算王欣领导着浪潮搞定了交换机梁远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把这个项目弄去深圳的。

当然,交换机也好、路由器也罢、其内部的核心芯片构架必须是搭建在MIPS芯片的基础之上,思科能搞定的东西梁远坚信华为也能搞定,至于打专利官司远嘉草创资金紧张时梁远都没缩过此时更不会当回事儿。

也正是浪潮拿出来的成绩十分喜人,才导致宁雷在航空发动机问题上心痒难耐,不过唐婉翻过来掉过去的和宁雷强调了无数次,绝对禁止宁雷对远嘉的营运指手画脚瞎提建议,结果宁雷只能通过送资料、送资料、不停的送资料这种方式来婉转的表达自己的心声。

远嘉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某些运作别说李国维,就算苏良宇等人都是一知半解半猜半蒙,李国维虽然隐隐猜测华晨动力有研发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计划,但这种全然猜测不靠谱的事儿没必要和欧瑞阳明说。

“我在GE刚入职时不是干过一段生产线么,老板娘对我这段工作经历十分看好,打算让我过去抓生产。”李国维道。

欧瑞阳点了点头。

“最主要的,还是老板娘那边的研发任务太紧,专门抽调技术人员干管理有些不划算,还不如安排我这个半吊子。”

“什么叫抓生产明明就是华晨动力的CTO嘛,国维你倒是入乡随俗的快。”

此时,共和国国内的企业管理还处于书记、厂长、工会主席、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这套称呼,在资本主义世界时髦的董事长、技术总监、生产主管啥的还没登陆这片共产主义热土。

而远嘉的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员工大致可以分成大陆、港台、海外三个部分,在集团下属的各大企业里商飞也好、港基集电也好,华晨动力也好,基本全是各式“海龟”和国内“土鳖”混编。

再加上远嘉这几年的企业构架一直在变动,在称呼上简直混乱到了十分。

李远玲、苏良宇等人都是科学家的性子,对称呼这套名义上的东西压根就不在意,早期若不是梁远特意提及,苏良宇会让后勤处在名片上一直印着南湖科技园芯片实验室主任的名头,实验室主任这东西哪有港基集电首席执行官来得时髦。

不过喜欢默默闷骚的某人对远嘉的日常生产什么的向来管得不多,随着从远嘉总部出去见世面学习的大量外派员工越来越多,结果厂长、主任、抓生产、严纪律、认真是疼爱,放松是祸害等一系列共和国特色称呼词组也被远嘉的海外员工所熟悉。

比如此时负责文华东方酒店业务的宋晓薇,在南湖科技园普通员工都称呼为宋经理,园区的许多技术中坚依旧习惯性的称呼为宋主任,在香港则是宋总裁,如果宋晓薇去欧美地区出差名头就会换成CEO。

李远玲让李国维负责华晨动力的所有生产,从职责上说和CTO完全符合。

“这么大的企业、这么前沿的技术由老板娘负责研发,老板这个性可真够……”

欧瑞阳想了半天也没找到形容词。

“瑞阳可别小看老板娘,国际工程流体力学,航空飞行等不少国际期刊上都登过老板娘的大作,但论科研实力海外顶尖的相关行业实验室几乎没有老板娘不够资格的。”

“嘶~~~国维,这真的假的???亿万富豪找科学家当媳妇~~~这组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