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拔尖的人才,绝不会是懒惰之人(1 / 2)
哈佛大学这所象征最高智慧的学府,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拔尖人才,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勤奋刻苦”的教学理念和“绝不懒惰”的教学态度。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的制片人谢娟在去哈佛大学采访之后无限感慨地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哈佛图书馆20条训言之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这说明了哈佛大学这所象征最高智慧的学府,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拔尖人才,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勤奋刻苦”的教学理念和“绝不懒惰”的教学态度。
纵观世界上获得各项殊荣,在各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拔尖人才,有哪一个会是懒惰之人?有哪一个不是靠勤勤恳恳、不眠不休的刻苦钻研而取得成功的?
1903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一个学术报告会上,一位年轻的英国数学家,名叫科尔。他从容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做了一个长长的计算:2的67次方-1=147573952589676412927。
接着,他又算啊算,算出了另一个结果:193707721×761838257287=147573952589676412927。
科尔这两次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他没有对此作出任何的解释,而观众席上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科尔是在作一个他关于质数的研究的汇报:2的67次方减1得出的数不是质数,而是合数,因为它可以分解成两个大于1的自然数的乘积。
“2的67次方-1”属于一类著名的数,叫做“梅森数”。梅森是法国数学家,他研究过形如2p-1的数,其中p是质数。梅森证明了,当p=2,3,5,7,13,17,19,31时,对应的8个梅森数都是质数。当时的数学家们都猜想,“2的67次方-1”可能被确定为一个大的质数。而在这个学术报告会上,科尔通过板演告诉所有的数学家们,“2的67次方-1”不是质数,而是一个有21位的合数!
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情况下,科尔通过手算算出“2的67次方-1”所分解成的一个是9位数,另一个是12位数的两个质因数,那是一个怎样的壮举啊!
有人对科尔计算出这样的结果表示好奇,问他花了多长时间计算出来的。科尔答:“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4个星期天,一年有48个星期天,三年共有144个星期天。科尔花了144个星期天来计算这个结果!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勤奋、多么有耐心。
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学位的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给富兰克林打了个求教电话,富兰克林定好时间让他到自己家里来接受教育。年轻人很守时,准时出现在富兰克林的家门口。富兰克林家的大门是敞开着的,年轻人从门口往里张望,发现富兰克林的家里很乱,简直是一片狼藉。年轻人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位“名人”的生活习惯是如此糟糕。这种情境,富兰克林当然不便邀请年轻人进去坐一坐了,于是对他说:“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我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一分钟之后你再进来。”说完,富兰克林轻轻地关上了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门又打开了,富兰克林热情地招呼年轻人进去坐坐。年轻人走进去一看,眼前的景象跟刚才的简直是天壤之别,房间里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整洁有序,而且茶几上还摆放着两杯倒好的红酒欢迎着他。
年轻人诧异不已,还没来得及把要请教的问题问出口,富兰克林却在跟他喝了一杯之后说:“你可以走了!”
年轻人愣了一下,手握着酒杯尴尬地说:“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富兰克林一边微笑着扫视着自己的家,一边说道:“难道,这些还不能给予你答案吗?你在门外等了一分钟,又进来了一分钟。”
“一分钟……”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头道,“我懂了!”
富兰克林的一分钟可以将整个乱糟糟的屋子收拾干净,那么我们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呢?别小看这一分钟,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背几个单词,做几道数学题,看几行字……总之,只有充分利用好每一个一分钟,才有机会成为“拔尖”的人,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延伸阅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