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莫不是有了身子?(1 / 2)
林恩誉循声望去,看清了说话的人,心中一滞,口中轻喊了一声“玉妙”,便跳下高台,朝乔玉妙大步走过去。
他三步并两步的,迅速走到乔玉妙身前,在距她一臂的位置,又生生的停了下来。
她已为人妇,是镇国公夫人。这里聚集了很多人,流民、小吏、官员、兵卒,他是不能离她太近的,免得她遭人非议。
他跟她保持着一臂的距离,星眸微微朝下,看着眼前娇美的脸庞,眸中闪着久别重逢的喜悦:“玉妙,许久不见你了。”
乔玉妙说道:“嗳,可不是,很久没有见到你了,知道你高升了,如今已是安州的知州。恭喜你。”
林恩誉唇边浮起一抹浅笑:“都是为皇上办事罢了。”
他顿了一息,又疑惑的说道:“对了,玉妙,你今儿怎么到北城门外了?”
“哦,我是来找言彻的。”乔玉妙说道。
林恩誉眸光忽然一暗,她原是来找他的。
不能让众人看出端倪,也不想在她面前失了态,他便迅速稳了心神,恢复成平常的温和模样:“玉妙,镇国公待的地方,离这里不远,恩,我本应送你过去的,不过现在倒也走不开,不如,我派人送你过去。”
乔玉妙摆手说道:“不忙,不忙,恩誉,已经有巡逻的士兵去通传了。”
“哦,是这样。”林恩誉点了下头,轻声应道。
乔玉妙一笑:“恩誉,我下马车,走过来,其实是为了分种子的事情。”
“分种子?”林恩誉疑惑道。
“分种子!”乔玉妙点头。
“玉妙的意思是……”林恩誉迟疑道。
“就是如何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分种子。”乔玉妙勾唇笑道。
林恩誉急忙好奇的问道:“玉妙,你,你是不是什么好主意?”
乔玉妙说道:“恩,倒是有个法子,或许可以帮上忙。”
林恩誉问道:“有什么好主意?”
乔玉妙道:“你刚才说,台下设置了十个点,一个时辰之后,这十个点就开始分发种子。我是想着,除了种子,每个点还可以备上印泥和白纸笔墨。
每个领了种子的人,报上姓名,由官府之人记下姓名,再由领种子的人按上手印。如此一来,谁领了种子,谁没有领,多少人领了种子,便一目了然了。”
林恩誉说道:“玉妙是说,流民来领了种子,就把他的名字记录下来,再让他按上手印。”
乔玉妙应道:“这样便可以记录下种子发放的具体情况。一共发了多少人也一目了然,一共发放了多少种子,也可以核算出来。”
林恩誉想了想说道:“朝廷给了安州种子的数量是有记录的。到时,核算出一共发放了多少种子,跟朝廷给的种子数量,核对一下,就可以看出这种子有没有缺少的了。”
乔玉妙点头说道:“只要数目能对上,所有人都会无话可说。”
“玉妙说的是。”林恩誉说道,“我这就让人去准备笔墨和印泥。”
“等等啊,”乔玉妙说道,“这只是第一步。”
“哦,”林恩誉轻笑道,“倒是我心急,玉妙的第二步是什么呢?”
乔玉妙正色:“公平秤。”
“公平秤?”林恩誉疑惑道。
乔玉妙解释起这公平秤的意思:“在这里设一杆公平秤,每个领了种子的人,都可以用这杆公平秤,重新称一次种子的重量,看一看,领到的种子,重量是否足两,有没有缺斤短两。一旦发现有短缺,立刻报上来。”
公平称的这个东西,在乔玉妙前世是司空见惯的。
在普通百姓每日进出的菜场里,就经常可以看到。这公平秤的作用,就是让买菜的人,买了菜以后,再到公平秤上复秤一次,看一看有没有缺斤短两。这主要是防止那些黑心的菜商,在秤上做些手脚,卖出来的东西分量不足。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群众的智慧。
不过,在大景朝却没有这公平秤的说法。
林恩誉心思一转,立刻明白了公平秤的好处,他欣然说道:“玉妙此法甚妙,我立刻让人去安排公平秤。”
“恩,好的,”乔玉妙说道,“赶在一个时辰之内,现在又耽搁不少时间了。”
“恩,”林恩誉应了一声,说道:“玉妙,这次,多谢你了。”
乔玉妙摆摆手:“我不过是耍耍嘴皮子罢了。”
林恩誉眼神突然一柔,星目温和,唇边带上的笑意也温暖得像冬日的暖阳:“是玉妙聪慧。对了,玉妙,你是想回马车里,还是想接着在外头看看。若是想看,设公平秤、分种子,我就带去棚屋里坐坐。”
乔玉妙说道:“马车车厢里逼仄,坐久了也觉得闷,倒不如看看你们分种子。”于是,林恩誉把乔玉妙和她身后跟着的绿罗,带到高台边的一个屋棚。
这屋棚是临时搭建的,只有顶棚没有墙,四面透着风,屋顶用竹片做了架子,上头覆上了稻草。
虽然没有墙,不过好在今天天气好,暖阳当空,也没有风。
屋棚里,摆了不少布袋,布袋子一个个都是鼓鼓囊囊的,显然是装满了的。这里面装的,应该就是这次需要分发的种子。
除了这些布袋子以外,还摆了几套桌椅,是供在场的官员们休息的。
几套桌椅边零零散散的坐着几个人,应该都是安州新任的官员,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上峰、林恩誉过来,都起身给他行了礼,林恩誉一一应下。
随后,他把乔玉妙和绿罗领到一个没有人坐的空位上:“玉妙,你们就在这里歇一会儿吧。”
“嗳,恩誉,你自去忙吧,不用招呼我了。”乔玉妙说道。
林恩誉应了一声,又招呼了在屋棚里伺候的老婆婆给乔玉妙和绿罗倒了两杯热茶,这才转身离开,去忙公平秤和分种子的事情了。
乔玉妙在屋棚里喝着热茶,远远的看着。
林恩誉做的,比她想的更好。
她只是动动嘴皮子,想了个点子而已,然而,需要把她的点子落到实处的,却是林恩誉。
林恩誉命几个衙役进京城买秤,还在流民当中选取了几个年纪长些的,一起去。
这几个人在成为流民之前也是乡绅之类、比较有地位的人,在北门外的流民中,也是德高望重,颇具声望的。
林恩誉让这几个人跟着衙役一起去买秤,是做给流民们看的。让他们知道这秤不只有官府的衙役,还有他们自己人一起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