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作诗(2 / 2)
在听的过程中,素问重点留心了一下韩冰清的诗作。真不愧是京城头号才女,她写出来的诗词绝对算得上是佳作。她从微小处着手,把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描绘的入木三分,令人忍不住出言称赞。
听了韩冰清的诗作后,台下围观群众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他们纷纷交头接耳,眉飞色舞的与身边的人谈论着诗作里的用词与立意。
见到这样的反应,韩冰清眼中不由闪过一抹得意。对于自己写出来的这首诗,她充满了信心,相信定能在这一局比拼中大放异彩。她看素问不顺眼很久了,现在终于等到了将素问彻底踩在脚下的机会。
素问不是擅长写诗吗,那又怎么样?在她韩冰清面前,素问的才华一定会被比下去。
在韩冰清看来,素问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有洪迁和陈德全的缘故。如果没有那两位鸿儒做靠山,她无论如何不可能在青年才俊中拥有那般高的人气。
读过素问写的四首诗以后,韩冰清越发坚定了这一念头。她自觉自己写出来的诗词并不比素问的逊色,差的不过是一个被鸿儒肯定的机会。
对于韩冰清来说,这一次的状元擂就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有陈德全在,又有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她的诗词一定能得到最公平的评价。凭借她的才华,想要在诗词上打败素问,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起码她是这么认为的。
不得不说,韩冰清的自信并非毫无道理。如果真的是比较诗词的原创水平,素问肯定会一败涂地,可惜这样的假设并不存在。
读完了北方举子的诗词,五位名士纷纷起身进行点评。对几首佳作,他们丝毫都不吝惜溢美之词。在这个过程中,韩冰清作为唯一的女孩子,自然受到了评判们的更多关注,收到的赞美堪称最多。
面对评判们的称赞,韩冰清露出了矜持而又得体的笑容。她可不会跟素问那样失礼,直接向台下众人伸手打招呼。
当然,既然是评判,就不可能只说溢美之词。在称赞各种优点的同时,名士们还没忘指出这几首佳作里存在的瑕疵。面对前辈的指点,台上几个北方举子都表示了虚心接受的态度,其中自然也包括韩冰清。
尽管自觉自己的作品无可挑剔,但韩冰清还是把批评的意见听进了耳朵里。她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明白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从批评意见里寻出不足。
点评完了北方举子的诗作,司仪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南方举子的诗作上。听说南方代表里有几个颇擅长写诗,他早就想一睹为快了,可惜条件不允许。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又怎么能继续耽搁下去?
酝酿了一下情绪,司仪就开始宣读南方举子的诗作。他先从一个有些诗名的举子的作品开始读起,希望能借此开一个好头,接下来多碰见几首好诗。
听完这一首诗,在场众人忍不住纷纷出言称赞。平心而论,这一首诗词绝对属于佳品,综合水平还在韩冰清那一首之上。尽管事实如此,在场众人却还是觉得韩冰清那一首更好,说白了都是性别惹的祸。
在众人眼里,韩冰清是个女子,天生就处于劣势地位。如今好不容易写出一首佳作,自然要大夸特夸。
相比之下,这一位南方举子的诗作虽然综合水平在韩冰清之上,但给众人的感觉却并不如韩冰清那一首印象深刻。综合水平虽然高,但也没有高出太多,并不是那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差距。
两者相差不大的时候,众人自然会把更多的溢美之词送给一个女孩子。能与一个靠写诗出名的才子堪堪打成平手,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念完这一首,司仪马上就开始读下一首。他接连读了两手之后,终于读到了素问写的那一首原曲。他先匆匆的看了一遍,随即便顿觉眼前一亮。酝酿了一下情绪后,他这才开口将纸上的文字缓缓念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听着他一字一句的朗诵,在场所有人都被带入了字里行间描绘的意境中。他们变成了离家在外的游子,时而漂泊在烟雨江南,时而却又沦落茫茫沙漠。r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