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难(2 / 2)
在韦清远看来,县机械厂早就病入膏肓,根本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县里对此也无计可施,头疼得很。
现在严自重同意进行投资,就算是很不错了,可还会答应杨学斌这样的条件,韦清远怎么也想不通。
难不成严自重家里钱多得花不完,专门来扔钱玩的?要不就是杨学斌太能忽悠人了,把严自重给骗了吧?
反正韦清远觉得严自重在做一个亏本的生意,不过这也不关他的事情,反正肉烂在锅里,能给皇明县送钱就是好事儿,就算是出了事,也有杨学斌顶着,韦清远乐见其成。
这边杨学斌可不知道韦清远在想些什么,笑着解释道:“算是各取所需吧,严自重也是看到机械厂优势的一面,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打入中西省的市场,这要比让他自己慢慢开拓容易得多。”
当然他这么说显得很轻松,可是当时和严自重进行谈判的时候,却是困难得很。
严自重的意思很简单,他投入这么多,资金技术牌子加相关的人员安置,只换到机械厂不过半的股份,这简直是拿他当冤大头。
杨学斌说得也很直白,有一说一,机械厂是国营企业,如果一股脑的都卖给私人,压力之大,他这个当县长也承受不起。
再者说了,机械厂本身也不是一无是处,别看产品不怎么受欢迎,可声誉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在整个中西省甚至是邻近的几个省份,也是畅通无阻。
这一点对严自重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这年头各地的地方保护政策,那绝对是一道道的壁垒。就算严自重是私人企业,手段可以灵活一些,想要打破这些壁垒也得付出不少的代价。
可是如果顶着一个国企的帽子,一些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别的不用多说,象杨学斌就可以出手帮忙而不用担心引起别人的非议,至于一些明里暗里的好处,也还有不少,对此严自重倒也相当的认可,所以这个条件还算是达成了。
其实杨学斌所想的当然不会变更机械厂的主体,这是底线,也是厂子职工能够得到最后保障的依仗,同时也是杨学斌为国企改制进行的一个尝试。
如火如荼的国企改制正在全国实行,最高峰的部分得再过一两年的时间才会来到。
只是在此之前,杨学斌就想着借这次机械厂改制的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实践。
比如说国企资产的评估以及监督,离职职工的培训再就业,还有退休工人的生活保障等等,都要进行一番尝试。
如果这次能够成功的话,就会对其他地方的国企改制提供一个参考经验。
无论如何前世那种分蛋糕的情况,杨学斌不想看到。这一点他在和老师李华堂教授的通信中,已经多次强调过了。
李华堂教授也很赞成他的这个举措,要他多总结经验,争取得到一个样板,可以进行全国的推广。
这些都是后话,杨学斌现在关心的就是把想法推动下去,让机械厂能够重新焕发生机的同时,保护好职工的生活,让他们不至于在这次的浪潮当中,陷入到灭顶之灾。
当然这样做会很难,甚至可以说是在逆潮流而动,不过杨学斌考虑着既然知道了这一切,就不能只看着什么也不做,再难也得想办法做一番改变,不然就白重生这一回了。
韦清远听到杨学斌的话点点头,心里也算是有了几分明白。杨学斌的许多想法天马行空,却偏偏就是能够实现,搞经济的确有一手,韦清远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接下来两人又就县里的一些事情做了沟通,气氛还是相当和谐的。
等到了县政府杨学斌下车,趁机提出过两天将会请大约一个星期的假,准备回家一趟,同时也看看京城有没有好的投资商,还要拉到皇明县来。
上次就在京城拉来五千万的投资,杨学斌的这种说法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韦清远对此也不吝给予赞赏,一个劲的说请假的事情没问题,如果县里没什么大事儿,杨学斌还可以在家里多待些日子,来到皇明之后就每日操劳,也的确是辛苦了。
两人就此亲切的挥手告别,让进出县政府的那些人看到,全都会认为这县里的一二把手关系真是融洽,在这样一个团结奋进的班子领导之下,皇明县的前景只会更好。
不过就在杨学斌摆手示意乔达才不再坐车,自己走进了县政府,结果就看到停在办公楼前的一辆车,脸色当时就是一变,心里不禁暗暗嘀咕道,“这家伙怎么突然就跑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我回一趟京城就这么难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