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自立方自强(1 / 2)
苏秦与楚王熊商会面之后,第五天楚国就举行了拜封苏秦为令尹的仪式,更令苏秦感到高兴的是,这时,韩侯韩固也派来了使臣申止来出席仪式,襄助这一典礼。
楚王当然知道楚国北部近邻韩国的用意,它们还不是看到东方的五国都加入了合纵联盟,所以也着了急,派人火速联系苏秦,请求他允许韩国入盟。
楚王心想:“反正韩国入盟,对于合纵联盟的壮大是好事,于我楚国也没有害处,莫不如置若罔闻,只当作不知情。”
苏秦本人见到申止,也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来意,细问之下,果然是韩侯急切地邀请苏秦到韩国去,商议韩国加入合纵之事。
但是苏秦因为在楚国还有没办完的事情,因此也就无法即刻回复申止一个确定的入韩日期。申止却不依不饶,绝不泄气,他就在楚国的上舍与苏秦耗着,苦等着苏秦。
苏秦在急切地等待着张仪的消息,但张仪却如同人间蒸发一样,迟迟没有音讯。苏秦根本没料到,其实,张仪就在暗处躲避着他,因为他还要观察、等待和思考一下。
姚玥几次催促张仪尽快现身,与苏秦联系,他俩的盘缠早已见底儿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姚玥一直是靠着出去打打零工,帮人家洗洗衣服,清扫一下卫生,赚得个糊口度日的钱。
张仪其实早在委托景池送信给苏秦之时,已料到苏秦最终会亲自现身楚国。他想:“楚国是南方的大国,自己没完成说服楚国入盟的任务,苏师兄自然也不会放弃。”
苏秦入楚动静那么大,从他刚入楚国边境时,楚国的街巷之中就已传开了,大家也都愿意观摩一下这个当世的奇人究竟是个什么长相,竟然如此有本事,身佩多国的相印。
因此,苏秦进入郢都的那日,郢都城中的人们像过节一样热闹,万人空巷去围观苏秦的车队。然而,苏秦并没有像当初率军荣归魏国大梁那样,公然地抛头露面,人们只是看到了他所率领的四国使团的队列。
饶是这样,其阵势也让郢都的市民唏嘘不已,要知道苏秦之前,不过是一个洛阳的小商人而已,命运逆转之剧烈,千古所未闻。
有些老人就感慨:“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那些古老的规矩和桎梏,越来越被砸得粉碎,而民间崛起的大人物,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前谁人敢这么想!”
苏秦躲在马车的车厢里,为了得到更多的清静。但是他岂能想到:在围观四国使团车队的人群中,正站着自己的师弟张仪。
张仪胸中强烈的自尊,促使他不会遮拦着苏秦的马车,进行一番涕泪滂沱的哭诉,要苏师兄为自己报仇。尤其是经历了这一场大难之后,他更懂得了大丈夫做事,成败皆由自己有无主心骨,拾人牙慧永远成不了大事。
如若苏师兄考虑到合纵的大业,不积极地为自己报仇,他又何必勉强于人。复仇这件事,非得自己亲自运作不可,而且要稳、准、狠,否则,又将是一场更大的悲剧,连小命都悬,更遑论成功。而一击之下,不能成功,那就是千载之下的笑柄。
张仪观看着苏秦的车队,心里对自己说:“我虽不能让楚国人这么盛大的迎接我,但也会让楚国人刻骨铭心地恨我,尤其是那些曾经高傲的权贵们,我就是他们江山社稷的掘墓人!”
张仪在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他心中仍在等待着苏秦的抉择。如果苏秦能拒绝楚国的诱惑,千方百计地寻找到自己,然后为自己讨个公道,张仪可能仍然会选择与苏师兄同心合力地完成合纵大业。
但是如果事态的发展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张仪就决心重新寻找出路。
张仪的等待是无疑失望的,他等来的是楚王熊商拜封苏秦为令尹的大典。这个消息传到张仪耳朵里时,张仪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惊诧,他预料到了这是苏秦水到渠成的选择,是合纵联盟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姚玥也得知了这个消息,跑回来向张仪绘声绘色地描述时,张仪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微微笑了一下。姚玥急了,说道:“你赶快去找苏秦啊,是他派你来楚国的,你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怎么能就此罢休了呢,他们应该还你一个公道。”
张仪简单地回道:“我自有分寸,你不必多管了。”
他从此将房门一关,足不出户,自己一个人呆在幽暗的简陋的客栈房间里,默默地沉思冥想。
姚玥每日辛苦劳作一天,带回来饭菜给他,他也随意地吃上几口,但是话极少,吃过饭后,就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
姚玥见张仪萎靡不振,心里着急,一个劲儿地劝说他,要他想开一些,再不济夫妻两人回到老家种田去吧,何苦在这个阴雨潮湿的地方呆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