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济南失陷(1 / 2)

加入书签

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讲,清军的此次机动做得是相当漂亮。这显示出多尔衮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清军那种强军的风范。

要知道,这是在清军完全消灭了卢、高这两支明军的情况下做出的。现在敢与野战的明军也只有余子琏的汝州军万把人马了(多尔衮得到的情报,他并不知道又多了吴世恭的汝宁军)。

而且汝州军基本上全是步兵,无论是战斗力和机动性都远远不如清军,只是在防御上有着一些亮点。多尔衮认为:只要不去主动攻打汝州军防御的大营和城池,如果汝州军追赶上来的话,清军完全可以在野战中轻松地把这支明军拿下。换句话说,汝州军在多尔衮眼里已经不是威胁了,最多算是一些小麻烦。

按照常理来说,一般的军队在刚获得大捷以后,就算不是骄傲万分,起码也是放松了警惕。可清军依然戒骄戒躁,佯动、急转、疾进等战术动作完成得一丝不苟,这也可以看得出,清军百战百胜之威名还真不是侥幸得来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点:在当时,这样的战术动作是绝对高难度的。比如那个急转,换做明军,如果在急转的时候不溃散一半部队,那已经称得上是强军了。而清军甚至连派出去的探子都没甩出来,这就可以看出清军的纪律性和组织严密了。当然,这也可以看出清军各层次的指挥军官掌握部队的控制力。

不过多尔衮做出这种战术动作倒也并不是为了“秀”,他只是基于一个优秀的统帅,本能地进行了这么一次佯动。也许他心中也是以为这是一次无用功,有些抛媚眼给瞎子看的感觉,但这一佯动却真的把汝宁军和汝州军都给欺骗了。

汝宁军和汝州军向北急行军了三天,进入了保定府。不过这时候的他们也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前方没有大军行走过的痕迹啊!那清军到底是到哪里去了?

于是两军就停止了脚步,吴世恭和余子琏先碰头合计了一下,之后他俩就决定:汝宁军就驻留在保定府,不再靠近京城避嫌,而汝州军和加强的一个骑兵协依然直奔京城,就算是京城安然无恙,也求个心安。

在大年三十,崇祯十一年的最后一天,余子琏率领一万四千人赶到京城。朝廷本来也对这支几乎被他们遗忘的部队也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各地至京城勤王的部队太多了。无非是对余子琏嘉勉几句,然后打发出去安排个驻防地。

可是当余子琏拿出了五百多个清军的首级,并且兵部检验后确定都是真鞑子以后,朝野立刻轰动了。清军入关以后,朝廷是一片哀嚎。当得知卢象升和高起潜的大军相继全军覆没以后。京城弥漫着一层悲观的情绪。可就在这时,余子琏的汝州军竟然横空出世了。这怎么不大涨士气呢?

于是在正月初一大朝会后。崇祯皇帝亲自召见余子琏,之后余子琏立刻领兵部侍郎衔。要知道,现在可是大学士杨嗣昌兼任的兵部尚书,万一以后杨嗣昌卸任了兵部尚书的官职,余子琏将会是接任的热门人选,这就可以看出余子琏超拔得多么厉害了。

而且余子琏这个超乎寻常的超拔。也未被任何朝野人士所反对,反而是引来了一片叫好声,这就可以看出,朝野渴望大胜的心理是多么的强烈了吧!

余子琏也立刻成为了京城炙手可热的人物。从初一至初十二。崇祯皇帝三次召见并聆听余子琏的方略,京城的各位重臣也相继宴请,结交这位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京城百姓是一扫颓势,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氛。民众自发募集,并送往城外汝州军营地的犒劳品是堆积如山。可悲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清军还在关内肆虐呢。入关以后,清军前后最多损失了千余人,而且还是以蒙古牧民为多,可以说是毫发无损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