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慷慨陈词(1 / 2)

加入书签

我看效果不错,王公大臣们不再嫌弃我人微言轻,都洗耳恭听,大受鼓舞之下,继续滔滔不绝,口如悬河的在金碧辉煌大殿之上,在众目睽睽中肆无忌惮的说起来:“第三,小人想谈谈我们大宋官员的俸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当务之急,不得不谈。自从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中称,宋朝官员俸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之后,大家都认为我们宋朝官员俸禄最高,他们都说历代官吏俸禄之厚莫过于我们大宋,其实我们大宋开国后直到先皇元符年间,官员平均工资只相当于盛唐官员的五分之一,还经常不能发足。等《澶渊之盟》签定后,从大中祥符二年起,终于各级官员开始大涨工资,大宋的工资制度,也就基本确立下来。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类,也就是基本工资加各种奖金补贴,不过我们大宋还有个叫做省陌的惯例,也就是说,到手的工资只会发标定的百分之七十七,而且到手的工资也并不全发钱,二分现钱,一分折支,这样算起来,钱就更少。

确实我们大宋的绝大部分官员听上去很富裕,看起来也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却所剩无几,所以大部分朝廷官员其实很穷。我们可以看看一些名人名言,比如先皇时期的杨亿自称曾糊口之不及,汉臣饿且欲死,难免侏儒之嗤,李宗谔禄廪不足以给婚嫁,王旦前后资借之甚多。杨亿还贵为知制诰,李宗谔还高居翰林学士之位都自顾不暇,下层官员就更惨不忍睹,放眼望去,有穷得与妻采野蔬杂米为薄粥以疗饥,欲去官卖药的,有亲属多贫,不能赡养,闻岭南物贱,因求其官的,有死后家人贫不能归,乳妪挟二子行丐于市的,有卖女儿以为归葬计,数不胜数,比比皆是,不可计数。即使做到宰执,也不能保证子女生活无忧,晏殊之子晏几道就过得十分清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吕夷简为相时意气风发,儿子照样缺钱花,还不得不沦落到变卖宅院到地步。为什么宋朝的官员这么穷?养家糊口都困难?”大家脸上一脸莫衷一是,不知所云的感觉,特别是朝廷上还有些大人面面相觑到看着我,不知道我从何而之他们的这些家庭隐私。

我继续声如洪钟的说:“那么大家知道吗?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首先在于我们大宋提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提倡科举考试后,门阀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大批寒门之士走进仕途。凡事有利必有弊,虽然许多出生贫寒之士,出官为相,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但是相比之下前朝官员多出身门阀士族,衣食无忧,有家底,无须靠俸禄养家糊口,现在官员却普遍家底薄,家庭负担非常重,即使收入不菲,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分。宋朝之前的官员,是官二代富二代,不指望靠工资过日子。而宋朝的官员是典型的凤凰男,一个人挣钱家人一起花。其次和大宋待选制度有关。同一个职位,与几个人相关,人浮于事。还要安排几年一考,只有通过考核后再给你安排下一个工作,待阙的时间一般还比较长,王安石就称盖七六年而后得三年之禄。也就是说,九年中其他六年闲着没钱。再次是我们大宋无论俸禄还是物价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化的,总体来说,俸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的涨幅。

如果说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国策,毋庸置疑就是我们的宋朝的高薪养廉国策,它看上去很美,其实问题多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特别是这种政策下的大宋朝廷的高级官员和底层公务员的差距非常悬殊。不同级别官员,贫富差距天壤之别,冰火两重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只有极少数,极个别的中央宰相级别官员拿着巨额高薪,而大部分基层官员其实清苦无比,比如县令一级,大县的县令基本工资也就不过20贯银子,当然基层官员的补贴也很丰厚,但官员任职,拖儿带女,养老扶幼,经济负担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无以为继。”

我继续振振有词的说:“对了,小人手里有张大宋各个官职的对应俸禄表格,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大家都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看起来。

我一边指着图,一遍娓娓而谈:“我们看看以下表格就可以窥豹一斑,宰执的薪俸确实高,而且除了每月300贯的料钱,各种赏赐也都是其他官员所难以匹及,望其项背的。所以,大宋宰相的薪俸水平高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细细再来看个仔细,一品宰相月俸有300贯,禄粟100~150石,绫、绢、棉、罗若干,还包括百名仆人的衣粮以及薪篙炭盐等各种杂费,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补助,这些换算出薪饷价格不菲。各种补贴,如餐钱(餐饮补贴)、薪炭钱(燃料补贴)、刍粟(养马补贴)、傔人衣粮(保姆补贴),以及“养廉钱”(职田租金)等,真是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精神为之一振呀,这些加起来不会少于600贯,另外逢年过节,皇家祭祀,还可获得赏赐,包括金银绢缎等,折合成现金也颇为丰厚,比一年的俸禄还要高。特别是三年一次的郊祀,赏赐规模最大,对国家财政和官员经济影响大。连宋朝知府(知州)的月薪——本俸、职钱加上公使钱(特别办公费)、职田租金及各种补贴,大概也有500贯上下,”我心中暗自合计了一下,这颗不得了,相当于年薪40万美元,跟美国总统的年薪都半斤八两,差不多了,可以说是古今罕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继续绘声绘色的说道:“接下来我们看看其他官员的薪俸水平,只有宰执和三司单纯依靠正俸能拿到100贯上,过比较体面的生活。即便是品级不高的地方官,一般也有四、五十贯的月俸,绢绫若干,仆人衣粮等,并且有政府补贴给地方官作为报酬的职田,这部分职田还是减免税收的,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其实就是变相发养廉银。这么看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得滋润。我们再降低标准,按每月30贯能勉强满足温饱看有多少人能够达到?从图表看要郎中这种五品官员以上才行。何忠礼先生在《宋代官吏的俸禄》中,引用了《长编》元祐元年的史料,京官自承务郎至朝议大夫凡二千八百余人,选人一万余人。何忠礼先生认为朝议大夫以上为正一品至从五品的大官,人数甚少,估计五品以上官员不到200人,合计全部文官共约13000余人。也就是说,在这13000余人中,只有不到200人能够依靠正俸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真是寥寥无几。当然,除了料钱之外,官员还会有其他的收入,衣赐,禄粟,各种各样的添支,以及郊祭赏赐。但这些收入是与官员的级别挂勾,品级越低拿到越少。

所以广大的低级朝廷官员就过得捉襟见肘,生活拮据,日子过得干巴巴,难以养家糊口,以县令到县簿这一级,俸禄约5~15贯,禄粟5~10石,可能会加上几倾职田,不过没有其他赏赐补贴。如王安石上过著名的奏章《上皇帝万言书》提到基层官员俸银微薄,州县官月俸七,八千钱,甚至有四,五千钱者,如不另谋些营生,难以苟阙家口,这些官员还要养妻儿老小佣人书童,艰难为生。”细观周围的王公大臣们,个个点头同意,一副若有所思,怅然若失的样子。

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所以说甚至底层官员就连我们大宋普通老百姓都不如。那么老百姓的的日收入又是多少呢?根据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提供的案例,这本书写的非常精彩无此,头头是道,论证充分,有空各位大臣们可以看看,先睹为快。书上说大约人均收入在100文上下浮动,月入3贯左右。——北宋诗人张耒的一首诗写道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人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山民卖柴每日可得100文;北宋淮西的佣工,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钱,以给炊烹,日收入100文;长江渔民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朝飧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日收入也是100文左右;都昌县农妇为乡邻纺缉、漧濯、缝补、炊爨、扫除之役,日获数十百钱,悉以付姑,日收入100文左右。这是农村人日收入水平。舒州官营酒务的杂工,每名日支工食钱二百五十文省,日工资有200多文;饶州市民鲁四公,开食品店煮猪羊血为羹售人,以养妻子。日所得不能过二百钱,然安贫守分,日收入100多文,不到200文;吴中也有两名市民,同以鬻鳝为业,日赢三百钱,每人每日也有100多文的收入;沧州一妇人,幼年母病卧床,家无父兄,日卖果于市,得赢钱数十以养母”,每日收入则不到100文;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叫乐生的鄂人,任水鬻于市,得百钱即罢休。以其僦屋饮食之余,遨嬉于邸戏中。既归,又鼓笛以歌,日以为常,每天赚够100文,便不再做生意,回家吹笛唱歌。所以不管是当佣工,还是在城市做点小生意,我们大宋底层人的日收入基本上在“100文”这个水平线上下浮动。再需要考虑货币的购买力。在宋代维持一个人的基本温饱,每日需要20文。100文左右的日收入刚好能够养活一个五口人的家庭。宋朝是高收入加上高消费的时代。不过宋朝物价相对较高,这些钱基本也只能满足一家几口的日常开销,所以底层的官员连一般老百姓的都不如。

我继续说道:”如果我们仅看涨过工资的大宋高官的话,真是优厚到令全世界羡慕,枢密使级别的高官,基本工资月薪三百贯,心中暗想相当于人民币九万块,还有其他“加俸”“职田”这些多多益善的补贴收入,没有标准数额,官越大越多。知府都如此,宰相可想而知,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高薪养廉还是有一定功效的,从公德方面,大部分大宋高官一生从不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政绩不错,口碑很高,有的出入为相三十载,不置私产,深受百姓赞誉和厚爱。但是从私下来说,我们大宋的这些名臣勋贵又有哪个不是挥金如土,风花雪月,纵享人生的富贵繁华呢?如果空洞的数据让大家不能直观的感受,那么我们再来说几个大宋的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名人,更能一见分明。

比如包拯,他当侍从官龙图阁直学士时候。根据嘉祐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祐禄令》,龙图阁直学士每月有料钱,也就是我们说得基本俸禄,基本工资;每月还有若干杂七杂八的添支钱和餐钱,也就是补贴;另外每年春、冬两季还能领到一些衣赐,也就是布匹。所以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而后包拯大人鸿运登天,升官为权知开封府事,按《宋史·职官志》,包拯是开封府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朝廷发给包拯的可以由他随意支配的小金库)。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祐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包拯做权知开封府事,每年有19200贯的货币收入,还有240捆柴禾、480捆干草、15称木炭、180石小麦和2180石大米的实物收入。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利用宋真宗熙宁二年时开封米价400文一石,麦价300文一石的相关物价数据,我们把包大人每年各项实物收入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1022贯实物收入,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总共是21878贯。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工资外每月都有30石米粮补贴和1500贯公务开支补贴,他的职田每年还有2000石米的收益,这是多么高的收入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