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章 上位(2 / 2)
杨昊闻言大喜,即时将三万两白银的文牒交付顾赞,并当场释放了二十名士卒。。。
顾赞见此情形,禁不住眼眶有些湿润,便说道:“从今以后,长安鬼帮任凭杨大人驱使。”
杨昊伫立城头目送着马车吱吱呀呀地消失在夜色茫茫的旷野中。
孟博昌抚掌而来,“精彩,精彩,杨大人不动声色就化敌为友,实在是高明之至。”
“我是实在不忍心废了张呈这个人才。”杨昊倒有些伤感。
自己与张呈虽相识不久,但自觉与他十分投缘,也欣赏他的精明干练。但进城后连续发生的迷案却让杨昊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先是侯捷等五十人的失踪案,孟博昌远在丰州都知道真相,他身为监门校尉竟被蒙在鼓里,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不久是自己卧室里的迷香案,张呈口口声声说要查个究竟,最后竟把罪责推在孟尝那个逃去无踪的小妾身上,说什么小妾为了替孟尝报仇才留香害人的。。。最后是发生在自己家门口的绑架案,吕芮失踪时长史府的马车在场,吕芮刚刚被送还,他便得到消息匆匆赶来。
一切迹象都表明张呈跟这三件迷案有着某种紧密联系,他或许不是幕后主谋,但一定知道谁是幕后主谋。他迟迟不能破案,与其说是力有不逮,不如说是有所顾忌,他到底在顾忌什么,杨昊急切想弄清楚缘由。于是他暗中派人调查了张呈背景身份,意外地发现张呈竟然就是鬼帮中人。
由此杨昊可以断定,这三起迷案都是鬼帮策划的。侯捷案发生时,永丰大局未定,胜负尚在两可之间,他们是想浑水摸鱼。策划迷香案,则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警告自己不要侵犯他们的利益。绑架吕芮,是他们为了营救青皮而做出的一点努力,倘若张呈后来卷了进去,杨昊相信不久就会有人找自己摊派。
张呈在这中间扮演了一个很微妙的角色,他不能阻止鬼帮的行动,甚至事先根本就不知情,但他总能在事后迅速介入,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二首领?
杨昊将所知的一切告诉了孟博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孟博昌早就知道张呈是贵帮的人。鬼帮为了扩大势力,不断地在向永丰官府渗透,这些没有逃过刺马营的眼线,但曾重阳和孟博昌为了确保举义成功,决定暂时跟鬼帮合作,他们不仅没有揭露张呈的身份,反而向张呈许诺举义成功后保他做永丰长史。
孟博昌与曾重阳分道扬镳后,张呈和鬼帮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为了能在永丰站稳脚跟,孟博昌不仅要把控永丰军政两界,也急需清除鬼帮在永丰的势力。他给杨昊施加压力,要求在三月初八无面会召开前彻底解决鬼帮问题。杨昊对鬼帮参与贩卖人口一事也十分痛恨,在清算鬼帮一事他和孟博昌没有丝毫冲突,但对于如何处置张呈,他和孟博昌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孟博昌主张斩草除根,将张呈和青皮等人一起处死。。。杨昊却是另外一种想法:鬼帮并非自己开始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在青皮等十三名首领被捕后,他们仍然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在判官府门口绑走一个人。而且,一直被自己视为心腹的巡城营里竟有二十余名士卒甘冒生死帮助张呈脱逃。这是一股隐秘、坚忍、可怕的力量,他们一旦成为你的死敌,将是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但反过来,若能将他们化为己用,则无异于如虎添翼。
其次,从张呈说服顾氏父女脱逃一事来看,他在鬼帮的地位十分微妙。顾赞做过鬼帮首领,又是关中派当家,青皮等人被捕拿后,鬼帮残余力量中就属关中派最大,绑架吕芮很有可能就是顾赞父女幕后策划,虽然关中派与青皮等人相处并不算和睦,但事关鬼帮生死存亡,身为帮中前辈,顾赞策划这场绑架案,借此向自己施加压力,争取时间营救青皮,这都是说的过去的。张呈能促使顾赞改变计划,继而说服他与流云跟自己一起出逃,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鬼帮的二首领!再从他对顾赞的恭敬态度来看,他多半是出身顾赞的清流派。。。
青皮罪恶极大,必死无疑。他一死张呈将成为鬼帮首领,清流当道,鬼帮便有了弃恶从善的自新之机。
当然,杨昊也清楚孟博昌不会再容忍鬼帮留在永丰,于是他向孟博昌建议让张呈代替秦邦,出任天德军驻长安进奏院知院一职,并让他在长安另创鬼帮,既可将祸水外移,又可以多一副窥伺朝廷的耳目。
孟博昌最终同意了杨昊想法,但出于对张呈的不信任,他不同意撤换秦邦,而是让秦邦和张呈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
三月初八,宝历社无面会在永丰刺史府北门外的嘉义客栈召开。所谓无面会是指所有与会人员都是戴着面具参加会议,且未经主持人允可,任何人不得随意开口说话,违者立即处死。
杨昊和孟博昌都没能参加正式会议,一个忙着侍候众人的吃喝拉撒,另一个骑马挎刀担负守卫。无面会开了三天,杨昊心惊胆战了三天,第三天的会开到深夜,将要结束时有人将他和孟博昌喊了进去。
会场是打通了三间上房改造成的,可容两百人同时入座。与会者只有八十七人,大总管和七名佩剑坐在东头的高台上,他们身后是一道锦屏,锦屏后开了一道暗门,从暗门出来骑马穿过一条小巷往北一拐就是巡城营南大门。开会前三天,孟博昌突然派来十六名军校接管了巡城营。
大总管戴的黄金面具在烛光中十分扎眼,环围着他的七名佩剑则带着银白色的面具,而座下的七十九名横刀都是黄铜面具。此次来永丰的也有不少执戟士,但都没有资格进入会场,杨昊是会场中唯一一名戴着黑铁面具的执戟。
二人在台下肃立,一个佩剑站起身来,说道:“大总管令,正四品横刀孟博昌升正三品高阶横刀。正九品执戟士杨昊晋升从五品横刀。”
佩剑说完,众人都肃然起立。
大总管走下台阶,来到孟博昌和杨昊面前。一名横刀士捧过一个托盘,托盘用明**的缎子做底,上面放着两块玉质令牌,正面阳刻一块椭圆形盾牌,盾牌上阴文篆刻着“刺马”两个字,背面则是两刀交叉的纹饰。两块令牌的唯一区别是下缀的流苏不同,孟博昌那块令牌流苏是紫色,杨昊的是红色。
大总管弯腰将玉牌挂在二人腰带上,问二人:“刺马的职责是什么?”
“辅弼圣主,振兴大唐。”堂中众人齐声高呼。
——————————————
注:唐代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主之,谓之上都留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以知院为长官,承应郎为副长官,掌报递章奏,承转诏令等事。因为进奏院为地方藩镇设立,费用也由地方承担,因此进奏院也成为地方藩镇窥伺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的门户,定期会将中央和首都发生的要军事**信息,如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主要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和其他重要信息报送地方。
注:文中文牒类似于今天的支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