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 病入膏肓(1 / 2)
人人都在期待着蓝礼栽跟头?
严格来说,如此表述是有失偏颇的,不能把每个人都往负面方向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当蓝礼“拥有”了全世界之后,人们渐渐开始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追捧与赞扬,也渐渐开始对那些烦不胜烦的正面新闻失去了兴趣:蓝礼只是一名演员,而不是一个圣人。
这种惯性就如同体育世界里,一支长长久久持续保持不败的球队,“赢球不是新闻,输球才是。”
更何况,负面新闻的噱头与劲爆是永远无法取代的。
于是,当狗仔们在推特以及脸书之上开始快速传播负面新闻的时候,网友们都心甘情愿、先入为主地相信着,这就是他们所苦苦等待的事实。
“我觉得我们应该理解蓝礼,他已经做得很好了”,即使是这样的言论也透露出一股“感同身受”的怜悯和吐槽,那种息事宁人的语气之中隐藏着一股认准了既定事实的笃定,就连堂吉诃德们也悄然产生了一种“这就是真相”的错觉。
可是,网络时代的特性就在于,信息量无比庞大,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赞扬的批判的。
有人只能看到负面消息,然后以自己的想法揣测着社会的黑暗;有人则选择性地屏蔽其他消极消息,幻想着社会依旧是无比美好的。每个人都选择看到自己能够看到的、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但归根结底,只要有心,就能够从信息碎片之中拼凑出真相。
今天就是如此。
在旁观群众的拍摄视频之中,事情真相一点一点地显现出原本的真正轮廓,从蓝礼与狗仔的相遇,到蓝礼与狗仔的交谈,目前为止都是一些照片,零零碎碎地拼凑出相遇的过程;随后就几乎全部都是视频了,完整地呈现出了所有情况。
这一段在油管上传的视频标题为,“动物世界”。
在大自然的残酷现实之中,弱肉强食是不二生存法则,没有同情没有怜悯也没有妥协,为了生存,不折手段,血腥而原始,残暴而凶狠,茹毛饮血、生吞活剥,血淋淋的场面让人惊叹也让人惊恐。
狗仔与蓝礼之间的交锋似乎就是如此。
狗仔们就如同“狗崽”一般,趁虚而入,眼看着猎物出现了破绽和漏洞,就不管不顾地上前撕咬着,血肉模糊也依旧拒绝松口,哪怕是猎物已经奄奄一息,他们依旧不依不挠,直到彻底咬破喉咙为止。
如果不是援兵及时赶到,只怕现场情况还会更加血腥。
事情,似乎依旧是那件事情,狗仔们的新闻描述也没有说谎,至少他们都呈现出了事件的某个片段;但味道却已经截然不同起来,那些指责、那些批评、那些奚落,此时此刻悄悄地就变得尴尬起来。
倒也没有产生争执和辩论,因为事情本来就也没有偏离轨道太多,只是事情全貌显露出来之后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狗仔们的咄咄逼人越发凸显出来,而网友们的落井下石也越发明显起来,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浮躁。
但是,狗仔会道歉吗?不会。网友会内疚吗?也不会。事情会改变吗?依旧不会。
人们就这样假装事情不曾发生过,谴责狗仔两句风凉话,然后抛在脑后,这就是全部了。
“纽约客”就撰写了一篇深度文章,言辞犀利地指向了新闻媒体自己,在快餐时代背景之下,为了利益而罔顾一切,搬弄是非、断章取义、指鹿为马,所谓的“真实才是第一要务”精神早就已经葬送在时代的浮躁之中,就连一个浮光掠影的影响都已经没有了。
更进一步,文章还把矛头指向了那些跟着起哄的广大网友们,将自己的脸孔隐藏在一个虚拟账号背后,扭曲而黑暗,把自己心里的负面情绪全部都宣泄出来,而娱乐至死的混乱时代恰恰是整个社会的病灶——现在已经病入膏肓。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曾经的基督教可以逼死十万’女巫’;而为了追逐更多的利益,现在的媒体和网友同样可以逼死一个区区的蓝礼-霍尔——
为什么是他?因为他是EGOT,他是赢得了全世界的那个巅峰人物,因为他是令所有人都羡慕也仰望的人物;却没有人记得,他同样是那个为了角色而走火入魔的演员。”
整篇社论洋洋洒洒地撰写了超过三千字,但这一期“纽约客”却没有引发任何波澜,无论是网络文章还是实体杂志,引发的讨论都着实有限,缺少了去年“炒作门”的群起围攻之后,甚至比不上布莱克-莱弗利(Blake-Lively)走上纽约街头诠释夏季时尚装扮的新闻点击率。
这才是现实最为讽刺也最为真实的残酷写照。
论理想主义者的消亡——堂吉诃德到底是如何被社会活活“杀”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