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14(1 / 2)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天下帮也不例外。天下帮以接济天下,天下百姓为一家的美誉,以高迎祥为首盘下蟠乡镇,收留陕西境内外因饥荒逃难至此的难民。自天启皇帝朱由检在位二十二年期间,无心打理朝政,政权落入魏忠贤奸臣之手,致使百官无视法纪、贪污腐败,促使明朝到了土崩瓦解的末年,天下万民无时不刻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因如此,诸葛焘看到了明朝的衰败,说服高迎祥成立天下帮接济天下难民,先抚民壮大实力,只等他日天下动乱,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呼百应起兵谋反。
然而,还没等到天下大乱,天下帮内部出现了问题,盘下小小的蟠乡镇,收留二十万难民,还未起兵谋反,粮草供应不上。久而久之,解决二十万难民吃饭的问题,是眼下当务之急。高迎祥提议,将安插在两江、两广,绑架富商勒索的钱财,拿出来购买粮食,却被诸葛焘断然拒绝了,这是后期招兵买马的军饷,动不得。
为此,诸葛焘提议,将蟠乡镇划分八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难民耕田劳作。一来,让这些难民自己养活自己。二来,也能彰显天下帮的美誉。只是,这些难民也有不守规矩的,那些不愿田间劳作的,就被遗弃在地社堂。
这些人好吃懒做,就算天下帮打着天下平民是一家的旗号,也不可能白白养活这些比懒虫还懒的家伙。只是,这些人没人管了,偏偏高迎祥把地社堂分舵舵主之位,交给了赵东辰。赵东辰听说“舵主”二字,怎么说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职称。
可当赵东辰来到了地社堂,眼看这里千亩荒凉,陕北的黄土不种麦子、高粱,却成了一人多高的野草荒原,还有这些人一个个懒洋洋地躺在草丛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像条赖皮狗赖在那里,不走了。从他们的眼神中,赵东辰看到了痴心妄想,他们还盼望着天下帮的接济,不思进取,天真地以为,快过冬了,很快天下帮就会发来过冬的棉衣。
赵东辰算是明白,这天底下的好事,不会摊在他的身上。初入天下帮,高迎祥相见恨晚说他有骨气,还把地社堂分舵舵主之位传给他。原来,这一切都是套路!
直到现在,赵东辰总算清醒了,这是一份苦差事。如何让地社堂焕然一新、如何让这些人不在懒惰、如何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好好地收拾自己,打理这片耕地过上自给自足的好日子,不在需要天下帮的接济,才是他这个分舵舵主职责所在。
赵东辰叹了一口气,心想天下帮都没有这个能力管理好地社堂,他一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某公司小职员,又何德何能胜任这个艰巨的使命。
龙平儿见他站了半天,迟迟不作决定,没好气地说:“这些人,你该怎么处理?”
赵东辰初来乍到,还没想好,反问道:“帮主是什么意思?”
龙平儿道:“这些人赖着不走,我天下帮不收留懒惰之人,帮主慈悲为怀,不愿强行驱逐,每隔三日,派来一次施舍,是死是活就看他们的造化。”
“既然如此,那我们走吧!”赵东辰听明白了,这些人已被天下帮抛弃了。既然如此,要他这个分舵又有什么意义呢!
龙平儿见他扭头就走,提剑拦住他的去路,不悦道:“帮主命你为地社堂分舵舵主,你既然接了舵主之位,就应该为天下帮好好效力。如今,地社堂归你管,这些人也该归你管。”
赵东辰皱了皱眉,天下帮不管这些人的死活,偏偏让他来管。算啦,好男不跟女斗,看在龙平儿手中那把剑的份上,即便赵东辰有一百个不愿意,最终还是妥协了。
赵东辰出于万般无奈,走进村子,在众人的注目之下,敲响那口破钟。这破钟一响,方圆十里皆有余波阵阵的钟声。与此同时,那些躺在地上,在草丛里头抓虱子、伸着懒腰,懒洋洋爬起的人们,像一具具僵尸朝着村子,靠拢过来。
这钟声响起,代表吃饭的点,饿了两天,这些人早就饿得饥肠辘辘,双眸沦陷,连走路的力气都快没了。
赵东辰敲响了破钟,这身后的祠堂,便是开饭的餐点。然而,什么都没准备,却把这些人吵醒了。
龙平儿倚剑站在祠堂门外,居高临下,看了看从四面八方,像是从洞里爬出来的懒虫,嗅到了喷香的米饭,倾巢出动般地涌来。龙平儿嗤之以鼻,这些人除了吃就是睡,和废物没什么区别,饿死了也活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