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启蒙(1 / 2)

加入书签

阎平给武招弟抑扬顿挫地念了来了,煞是好听,武招弟从来没有想到,三字经可以如此好听,就像浪漫的诗人在歌唱诗经。武招弟沉迷了,此时的阎平在武招弟的眼里,就像是一个在舞台上表演的孩子,光芒四射。没多久,就念完了,毕竟只有一千多字,念完就把三字经递给了我,自顾看书去了。武招弟拿上书,不知道该在哪里看,屋子里只有两把椅子,师徒俩一人占了一把,也没人保护一下她这个祖国的花朵。左看看又看看,终于在角落里看到了一个蒲团,就放在了地上,坐了下来。全是繁体字,但是连蒙带猜的都认识,只是记不住笔画,武招弟看的入了迷,手还在地上不停地划着这些字的笔画。黄老先生没想到这个孩子可以这么认真,心中又多了一分认同。

等武招娣把三字经大致记了一遍以后,阎平还在看书,黄老先生也在拿着一本书看,武招弟蹑手蹑脚走到跟前,看他们在看啥书。阎平的书是在书桌上铺开的,所以一下看不到,武招弟就歪着头,努力地从书脊两侧的空隙中窥探,她看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阎平翻书的手停顿了一下,但是并没有理睬她。居然是《中庸》,没想到阎平才九岁,就已经看到了《中庸》,真是学霸呀。古人看四书极其讲究顺序,这是宋朝大教育家朱熹锁提倡的,就是读书要由浅至深,即按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顺序。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在后世人人皆知,《论语》中的很多文章更是出现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但细细读过的人少之又少,武招弟也只是读过《大学》而已。

武招弟又走到了黄老先生的附近,但是不敢向看阎平的书一样,离的那么近,只敢远远地那么看上一看,好在黄先生的书很大很厚,又粗又结实的装订线缠绕着这本古树,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史记》。黄老先生,做为一位当代大儒,《史记》对于他来说,肯定早已烂熟于心,可是为什么他还要读呢,还那么全神贯注,就连武招弟的观察都没有影响他一丝一毫。她正准备仔细看一看这书房里的书,就听到了阎平稚嫩的声音,”今天给你看的三字经,你记住了几个字啊?“。

”几个字?我应该记住几个啊?肯定不能照实说吧,说我都记住了“,武招弟在心里琢磨。”阎哥哥,我记住了差不多一半吧“。阎平笑了笑,”这么厉害啊?那你给我背一遍吧“,一副要看武招弟出糗的架势。“臭小子,天天在我面前装成熟,这下绷不住了吧,我非得气气你”,说完就开始背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起初阎平还是一派悠闲,可是没一会就站直了身体,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就连黄先生都放下了手中的书,看向了她。”完了,是不是有点过了?“想到这,武招弟赶紧停了下来,正好在不到一半的位置,还表现出怎么也想不起来的样子。

”你原来从来没有背过三字经?“阎平看我停了,就亟不可待的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